小学课堂教学中多维度兴趣点激法的实践与研究

2020-12-08 15:18:34侯悦欣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侯悦欣

(河北省固安县第二小学,河北 固安 0655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充分调动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促使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纵观历史,国内外众多大师伟人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所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放眼现在,从教育开始普及,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更是涌现出一批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兴趣对于教学质量影响的思索与实践;展望未来,物质基础、国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学理论愈发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有了充足的外部条件作基础,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具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层面,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注重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要意识到不能再以讲授知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要学会通过课堂语言的表述、肢体动作的展现,运用眼神的交流、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拼音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比作拼音王国中的三大家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生字教学中,开启小战士在生字王国打怪兽的模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练习巩固时,设置小小侦探去王国里探险的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多使用儿童性语言串联课堂结构能够调动学生兴趣,例如“我们像小战士打败怪兽一样击败了很多难写的生字”“韵母妈妈给宝宝买了小帽子”等,提高了课堂质量。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熟识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到熟悉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起一个舒服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材层面,单一设计向趣味设计转变

新版小学人教版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的选取还是呈现方式上,无不在体现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发展现状,贴近学生生活,更加注重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识教材,正确处理教材内容,还要做好教材设计工作,从而展开教学工作。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发掘教材的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扩大课堂信息容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时,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并加以思考,根据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三、学生层面,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发展性和差异性,恰当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全体学生,更是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及其成长教育环境,探讨适合激发学生潜能的心理路径,从知、情、意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认知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者中只有教材是静态存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动态变化的,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想要做好教学,就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心中只有教材,就会导致教师付出的多,学生学到的少;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则会导致课堂氛围复杂;忽视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这将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要想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同时要熟知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悉班级中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及生活成长环境,以此为基础展开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还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而作,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意义的获取知识,就需要教师主动去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淡化常规的教书意识,组织引导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把控好整体的教学节奏。再通过搭建一个公平的舞台,利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鼓励、嘉奖等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握住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意义的掌握学习内容。最终,达到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有机结合。

因此,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利于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