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芳芳
(南昌市青山湖区观田逸夫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0)
古典名著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结晶,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阅读上的体验,还有对人物的刻画与思想文化的传承,这正是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阅读古典名著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学习能力,还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产生优秀影响。
想要明确阅读古典名著的必要性,就要把它与阅读课文区分开。在课文阅读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中心思想。而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注重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文化知识是需要时间进行积累的,古典名著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当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起丰富的语文知识,成为有丰富文化涵养的人。
以《将相和》一文为例,学生不仅能在阅读中获得大局为重的精神,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可以明确在蔺相如身上的不畏强权,在廉颇身上的知错就改精神。而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学生会对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进行主动的探索,进而了解“战国七雄”“完璧归赵”等相关知识,极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古典名著是这些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文学的发展。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白话小说,都具有文学价值,在当今社会仍是文学家研究的重点。古典名著中的文言词汇是见证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接受的阅读训练集中在说明文与记叙文中,这些文章对小学生来说相对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导致阅读训练的效果比较差。
阅读古典名著在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很多名著带有神话色彩,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很切合童话故事,而以《西游记》为例,带有神话的梦幻色彩的名著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发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的作用。因此,阅读名著能够从上述两个角度活跃小学课堂气氛的作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就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阅读课程的安排,在这样的模式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课堂效果。
而教师在实行中也要注意,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限制,大多理解能力不能像成人一样,因而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不应选择太复杂难懂的。也要注意,很多比较难理解的古典名著,需要教师将经典情节讲解给学生。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分析人物的性格,主动地对名著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
古典名著不仅仅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也不仅仅是阅读消遣的工具,这是一种文化,代表着文学,一定程度上关联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在文化的角度而言,古典名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通过文字感染别人的力量,使读者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综上所述,古典名著作为中华文化的宝库,对小学生而言是获取珍贵的文化知识的来源,能够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对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启迪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古典名著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文字作为一个载体,在阅读中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内容与故事的情节,更多的是与作者在进行跨时空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能学到作者在写作中的手法与技巧。这些手法与技巧构建起了一部部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小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获得作者传递出的美,这同时也是沉淀美的一种形式。
虽然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在阅览信息与图片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色彩上的欣赏与审美体验。但是古典名著的审美体验是无法替代的,古典名著展示的是一个大的范围的背景或者说是一定时期的整个社会,这些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大的欣赏的空间。学生沉浸在名著的氛围中欣赏美,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升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多地表现为古典名著对小学生的启迪与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需要挑选小学生适合的名著,同时借助相关的教学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古典名著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望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共同推进小学生古典名著阅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