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昕
(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根据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理论可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时期。在此阶段的小学生缺乏对课堂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是教师将音乐作品引入教学课堂中,并将其作为审美、欣赏的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来促进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和增强学生感知美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可见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影响非同一般。同时,对音乐欣赏课堂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使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类型,才能使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其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教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寄自己的情感于音乐之中,最终达到音乐与自我情感的相互融合,而且能够将音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选择和应用音乐作品来满足实际的情感、生活的需要。由此可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评价,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重视知识教学而轻视情感教育的弊端,这样才能体现人的价值,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音乐欣赏课堂是否具有帮助学生学习的音乐情境。②音乐欣赏课堂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音乐欣赏课堂是否引导学生将情绪、格调、思想倾向等融入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从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近年来,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推崇小组合作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同样需要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创造。因此,小学音乐欣赏课堂还可以从“是否促进学生小组合作”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传统音乐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乐理知识的掌握和一些必唱歌曲的演奏,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大可将舞蹈编排、合唱等形式融入课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安排歌曲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当协助者、辅导者,帮助学生完成小组任务,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展现出合作成果。从"是否促进学生小组合作"方面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的评价:①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展现了自信、自主,②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技巧,③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积极参与小组任务,多为小组做贡献的精神。在音乐欣赏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到音乐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能力,这方面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答点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教师需要抓住课堂上的有利时机对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赋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学习《公鸡、母鸡》这一课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鸡叫声的录音,并在多媒体上展示鸡的走路姿态,让学生对这些声音和姿态进行模仿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在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音乐中是公鸡先叫的呢,还是母鸡,请说出你的看法?”,“还有谁有不同的看法呢?”,“根据这首音乐,同学们可以编一个故事吗?”,这样顺水推舟的问答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回答欲望,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倾听他人、自主思考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问答点拨式的评价为学生创造了适度、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增加教学评价的机会,并将各种类型的教学评价灵活的应用于教学中。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音乐欣赏课堂评价,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音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