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军校士官任职教育教学方法

2020-12-08 15:18:34杨乃嵩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杨乃嵩

(武警士官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对于我国军队建设而言,士官这一职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士官的个人能力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任职教育,就是基于这一目的,针对士官的能力进行职业性、岗位性的教育,不仅能够加强士官个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更能够帮助学员将这种综合素养转变为个人能力。因此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资源和条件等方便进行优化,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军队士官任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任职教育理念问题

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和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国在军队建设理念和对军人素质的要求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于军士素质的要求,任职教育也需要和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进行区分。军队任职岗位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任职教育能够具备良好的任职能力。而目前军队任职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脱离学历教育的束缚,缺少和军队转型发展理念的贴合。

(二)任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任职教育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士官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是军事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然而我国军校任职教育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合理,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了很多军士的知识结构不够专业、学习内容驳杂不精。另外,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以实战为目的,才能够让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实战的意义,理解实战的需求。最后,军校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过于单一,教学目的性、指向性和实用性不高,和军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教员教学水平存在的问题

军校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建设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首先教员的结构组成大部分都是由地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很多教员都缺少基层部队的任职经历,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军队的实际建设需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其次,任职教育的教员不仅需要精通自身本专业的内容,更需要能够结合国家和军队的发展需求来完善知识结构,并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渗透的新理论体系。最后,由于很多教员对本专业的学习也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缺少实践佐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讲解不透彻,操作不仅准的情况。

(四)教学条件存在的问题

未来军队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在士官任职教育阶段,军校就应该普及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各种模拟器教学和互联网络资源的运用,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自身教育的技术含量。而目前很多院校的教学装备建设水平有限,信息化程度不高,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不理想,只能根据传统的学历教育教学模式,对部队服务的能力没有达到相应的预期。

二、提高军校任职教育质量的具体对策

首先,军校需要树立明确的办学理念,通过岗位指向性的教育模式,让学员能够在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岗位任职能力。再结合培养士官的具体目标来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尊重军队制度、武器发展和战争形势的变化,持续不断地为不对输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做到从实战需求出发,紧跟部队的需要,建立动态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军校能够不断完善认知课程的培训体系、建立自身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秉持教为战、研为战的具体目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和军队实战的关联程度,同时提高学员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再次,教师结构直接决定了军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根据任职教育多元化、指向性的岗位需求特点,就需要任何教员能够兼具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综合实际运用能力。任职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更是国家在为未来战争进行人才储备,因此教员需要时刻铭记,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是任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强调和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练习。而在教员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教育体系和学科优势,更需要能够对其进行不断地丰富,比如讲师型教员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构建;工程师型教员主要负责学院的实践能力提升;外聘讲师要以军事专家和学者为主,努力构建三师型的教员队伍。

最后,对于军校的条件建设和教学保障方面,需要任职院校能够不断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实战化战场的模拟建设,只有趋向实战,才能够保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知识结构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教育资源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军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保证学员能够通过任职教育提升作战能力。并合理的利用信息资源,结合硬件配套设施和相应的课程来提高学员的信息化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军校士官任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实践性的岗位人才,因此需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建立、教学内容的丰富和专业性,优化教师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为我国军队的建设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