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12-08 15:18:34李庆丽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李庆丽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吉林 延边 133300)

前言

现阶段,对于小学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素养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小学阶段缺乏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美术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养。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用民间美术资源,这就需要对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创新改革,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融入教学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身边寻找美术资源。比如生活中有印花图案的衣服、竹子编的椅子、用沙子堆的沙雕、沙画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对于生活中的美术的认知。然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讲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的品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感。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导,较之传统的图片讲解,增加了美术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热爱美术的兴趣,同时也是教师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此方法不用投入成本,且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二)挖掘各种民间美术资源融入教学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各地区均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土人情。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利用各类民间艺术文化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如利用双休日、假期、节日等参观相关的民间美术展览等,让学生通过参观美术观、博物馆等地方去了解民族文化。教师要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收集相关的图片、信息并进行整理和美术的再创作,以此拓宽教师的美术教学渠道。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探访民间艺术,如杂技、变脸、戏曲等。

比如,近几年本校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专门设置了以彩陶和美陶为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陶艺文化的熏陶,并让学生参与创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想像力,这在培养学生艺术品鉴能力和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民间传统节日融入美术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利用这些节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作能力。如春节,教师帮助学生营造过年的氛围,让学生尝试剪窗花,制作中国结;端午节让学生尝试设计粽子的包装盒;元宵节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灯、设置谜语等。教师通过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体会美术教学的意义。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兴趣

民间美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品鉴来感受其内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民间美术资源以最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发挥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视觉感官的优势。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民间美术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工艺艺术,了解相关的民间文化,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师的美术教学质量。

二、通过民间美术资源创建课堂情景教学

教师以《民间玩具》为例创建情景教学。此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此课程的重点是教师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部分民族玩具的图案和色彩的含义。教师要在课前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或实际物品。如剪纸、戏曲音乐等。教师还可让学生自行准备一些手工物品以备学生自行创作美术作品。

首先教师以剪纸引入课堂主题。

其次进行新课的授课,教师对民间玩具的概况进行讲解,可列举出实例,如泥人,纸龙船、吹糖人等(教师播放图片)。教师让学生讨论这些民间玩具的材质都是什么,色彩搭配有什么寓意等。同时教师可选出一两种有寓意的玩具,进行细致讲解,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民族美术文化内涵。如剪纸中的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另外教师还要讲解民族美术如何运用色彩抒发情感,如鲜艳的颜色带来喜悦,春联、窗花均为红色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接着教师可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想想自己曾经玩过哪些民间玩具,并引导学生对其制作和寓意进行讨论。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如折纸、捏橡皮泥等。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进行总结,虽然这些玩具并没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但它却代表了普通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作为当代小学生,要发扬我们的民族美术文化。

结束语

总之,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对学生产生美术熏陶,逐渐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这不仅使民间美术资源得到利用,而且促进了民间美术艺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