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分析

2020-12-08 15:18:34李宗奇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李宗奇

(甘肃省临夏县井沟学区白杨树小学,甘肃 临夏 731800)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核心,通过自己制定学习目标,顺从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催促下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立,传统学习的主体是老师,上课的模式大多都是老师教学生听,这种模式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最初的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同时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两个特点,工具性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理解某一个题的题意,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能够根据理解来学习其他语言;实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之后能够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种特殊性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并且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面临的困境

新课程改革被不断提及的当下,自主学习作为能够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不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需要后天培养的,而且注意力容易被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吸引,这使得语文学习的困难较大,而且一些教师仍旧沿用旧有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们对语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难以提高[1]。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第一,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是学生建立在对某一门学科有着深厚的兴趣之上的,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本身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比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那个时期的历史,让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段难忘的历史,并且能够认识到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李大钊,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培养学生探索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文言文两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并比较这些名言警句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了解孟子这一位“亚圣”,学习到一些难懂的生字,并且学会怎样划分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学会实词与虚词的不同,了解到古人语言体系中一些词与现代语言体系中的一些词含义是不同的,学生就会下意识去记住这些,并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意识;还有,在总结难忘的小学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这六年来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然后在班内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对于自主学习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应该首先独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有哪些解决问题的选择,哪些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这些问题附带的连锁问题有哪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依靠自己而不是家长或者老师。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其自身潜藏的巨大潜力,不应该一直帮扶学生,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教育学理论中提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目前尚未达到的层次或能力通过合理的努力之后能够达到的层次或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在努力中的收获就会更大,而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提高[2]。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来说,不只是课堂上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在课堂之外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练习书法来感受中国汉字的美,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学生能够从很多地方获取信息而不仅仅是拘束在书本上,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这个更大更美的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背诵古诗名篇,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或讲故事比赛,不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和搜集更多有利于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课外书,教师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读的课外书,学生也可以阅读自己比较喜欢的形式的文章。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人是如何表达的,其他人是如何用词的,并且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名人名言与表达方法,也可以积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小事和一闪而过的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强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并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贯彻,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