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瑞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赵子札学校,河北 黄骅 061100)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主要是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诵读、背诵美文佳句,课后作业一般也是背诵、默写生词、做练习册上的习题,对于课文写作特点的讲解不足,写作训练几乎不涉及。很多情况下,学生虽然背诵了不少美文佳句,但是在写作文的时候依然无话可说、无词可用。小学六年所学的课文数量很大,每年大约能学习五六十篇,在加上课外读物,小学生的阅读量其实很大,但是在写作文时依然会出现语句不通、内容干涩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没有学以致用,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将做学的知识转化为表达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读课文、理解课文,默写生字词、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除了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说话的机会很少;而且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竞赛等也大部分是考察学生的读写背诵能力,对于听说能力的考察几乎很少。这些都导致学生说话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不过关。从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口语先于书面语而产生,书面语的发展是以口语为基础和源泉的,也就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一般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根据我国学者刘淼所提出的写作心理三级转换理论,作文是由思维到表达的心理过程,要经过由三级转换:第一级是由于语言思维向内部语言转换,第二级是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换,第三级是由外部语言向合格言语转换;口头语言表达只需要经过二级转换,而书面语言表达需要经过三级转换,即作文需要对不符合书面语言表达规范的部分进行筛选、加工,形成规范化的语言。
根据该理论可知,由于口语和书面表达都需要经过一二级转化,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有利于书面表达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口语表达只需要经过二级转化,在作文教学中先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学生只需要经过两级转化,作文写作难度就降低了。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实现说写结合,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口语训练需要学生边想边说,对学生思维有较高要求,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经过长期训练能够使学生语言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作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黑设置课堂教学,实现说写的有机结合,比如在课文《燕子》中有描写燕子的漂亮语句,如“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借助这些语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小燕子形象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将自己使用的词语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对比,最后让学生讨论除了小燕子还喜欢什么样的鸟儿,用口头话先说出来,再写到作业本上。最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比如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来创设情景,通过实物演示来展示情景,通过图画来再现情景,借助语言来描绘情境,播放音乐来渲染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情境等,将这些方法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真切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张口说话的欲望,从而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第一,可以通过摹仿促说写,选取语文课文中精彩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句段,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准模仿的“点”,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比如《翠鸟》一篇中写到:“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段描写不仅语言精彩,且有着清晰的条理,可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让学生按照“它长得.....头上...背上...腹部...眼睛...”的描写顺序对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进行口头描述,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最后再将自己所说的整理到作业本上。第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口述,可以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每人口述一段或几段来对整片文章进行口述,也可以转换人称的方式来口述,比如对《乌鸦和狐狸》一人,可以讓两个学生分别以第一人称来口述乌鸦和狐狸的话语,通过模仿它们的语气语调,整个故事更加鲜活生动。第三,口述作文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文主题展开讨论,能够调动口头语言的思维功能,帮助小学生走出模糊、混沌的思维困境;通过口述作文思路,让思维过程外化为具体的口头描述,能够使之更为清晰准确,为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说写水平的提高固然离不开良好的方法和不断的训练,同时也需要加强语言基础素材的积累,特别是生活语言素材的积累,这不仅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用心,而且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相关时机,引导学生来体会生活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将所积累的素颜素材灵活运用起来。生活语言素材的积累,不仅要积累群众口语,也要大众传媒语言,既要有生动鲜活、直白明快的语言,也要有具有时代气息和时尚感的语言积累,真正做到语言的丰富和多样,从而为作文表达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