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荣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山东 菏泽 274100)
舞蹈教育是音乐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是音乐教育美的体现,它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教育的美,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艺术情操以及养成学生的形体美和个人气质。舞蹈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小学舞蹈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舞蹈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形体语言,将舞蹈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利于学生的协调发展,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时期,有着较强的可塑造性。将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教学有利于小学生智力发展,还可促进学生的骨骼和肌肉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的灵活性,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舞蹈主要是由学生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尤其是艺术情感的表达需要肢体各个部分进行配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词汇量有限,对一些抽象意向表达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如果能配合肢体上的表达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将舞蹈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中融入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舞蹈基础,使学生能够进入到音乐世界中。比如:在进行舞蹈训练时,可以依据音乐节拍辅助教学,学生会在练舞蹈过程中更好地了解音乐理论知识,但优美舞姿能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在音乐中进行舞蹈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舞蹈教学要按部就班,可以先讲解舞蹈理论知识,然后当舞蹈动作熟练以后在配合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最后将舞蹈和音乐相结合,在音乐中训练舞蹈,在舞蹈中体会音乐快乐。
首先,教师要脱离对教材的依赖,教材的内容死板枯燥,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没有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音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看一些动画片,而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部分懂旋律的学生来讲,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加喜欢音乐课堂。最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消除音乐课堂与舞蹈课堂的独立性,将音乐与舞蹈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根据歌曲、歌词编排相应的舞蹈动作,提升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联程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对趣味性内容兴趣比较高,音乐课程教学也同样如此。所以,想要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实现音乐与舞蹈的有效结合,教师还需要注重创编更多趣味性比较高的舞蹈,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创编舞蹈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然后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舞蹈当中,保证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创编舞蹈动作的时候,还需要尽量保证动作的简洁性,只有保证动作简单易上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更高;最后,教师可以在舞蹈中配上学生喜欢的音乐,增加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音乐和舞蹈的有效结合。如在《小朋友的家》学习中,指导学生手势与眼神的配合,将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摘果子的动作引入到舞蹈动作当中,通过适当的改编,让摘果子的动作更具美感,加上动作简单、熟悉,学生也会更愿意学习和配合。此外,在改编“摘果子”的舞蹈动作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拨开枝叶、寻找果子、将果子放入篮子中的动作,使动作更为流畅也更加符合实际,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效果也会更好。
在众多的学习策略当中,游戏是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一种学习方案,也是促进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而且有大量游戏都是和舞蹈密切关联的,于是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策略开展舞蹈教学,给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的融合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草原上》课程当中的蒙古族筷子舞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我跳你猜的游戏活动,由教师表演蒙古舞当中的抖肩、雄鹰展翅、骑马等极具代表性的蒙古舞蹈动作,让学生猜测这些动作分别模仿的是什么,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与猜测。这样教师既能够顺利过渡到蒙古族舞蹈的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对这一音乐作品有更加全面的把握。
总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如若有了舞蹈教学的辅助,那么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全面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也是如虎添翼。舞蹈教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