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欣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7)
音乐作为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即便发展到现在也始终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法。然而我国传统音乐还是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当中不能缺少的内容。因而,需要研究传统音乐教学对高职音乐教学的影响,培养出应用型音乐人才,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高职专业设置过程中,艺术类、学前教育类专业,都将音乐当成比较重要的一项专业课。从教学内容来看,音乐专业课教学包含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能量大构成部分。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一定会涉及到音乐发展史,尤其是我国传统音乐历史的相关知识点。所以,高职音乐教学当中将传统音乐美学引入进来,符合高职音乐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成为了高职音乐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音乐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教化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中具备较大的思想教育意义。针对非艺术类和学前教育类的高职专业来讲,音乐作为一种公共学科,对音乐的专业技能要求并不是很高,可还是需要高度重视利用音乐来展开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因而,高职音乐教学当中受到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丰富音乐教学的思想,加强人文底蕴,高度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音乐属于一种声音的艺术,还是时间的艺术,是声音在时间当中的艺术体现。人的生活当中音乐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懂得欣赏音乐、聆听音乐以及歌唱成为了一种人们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学校作为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来充分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在感受到音乐的美之外,从高职音乐的现实情况可以了解到,不论哪一种情况,及时转变高职音乐教育的传统理念成为了必然的一种结果。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设音乐欣赏课、音乐美学等课程。通过有效开拓学生的眼界,带着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多个方面获得启发。在学时方面并不限制学生,允许学生进行连续选课。在内容方面,能够多层次、多科目进行课程开设。比如,能够开设声乐、器乐、合唱等科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全方位、多元化、丰富的音乐世界,层次上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以及音乐特长班级等。从而更好地打造出广阔的课程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是学生从进入到高职院校一直到毕业,始终学习音乐课程,那么经过长时间的音乐学习将会变成这名学生的特长。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对学生的特点利用音乐知识技能和文化内涵结合的方法,采用丰富的文化知识点以及文化蕴涵的特殊见解来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
目前的传统音乐的小众化以及流行音乐的不断推行,让学生缺乏对传统音乐的兴趣,然而只有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才能更主动学习音乐。从传统音乐的特点来看,大部分作品对学生来讲较为陌生,教师在课堂当中能够利用叙事性的教学方法,将作品中的趣闻讲给学生听。让这些距离学生较为遥远的作品变得更近,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作品的内涵。还能够通过组织小型社团活动来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高职音乐教学当中渗透传统音乐美学,最为有效的渠道就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欣赏当中,学生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当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获取深刻的情感体会。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引导者的工作做到位,紧密将音乐欣赏以及音乐美学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让学生紧密进行互动,推动学生在欣赏当中积极思考、主动感悟,加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充足的课程教学时间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传统音乐美学的作用,实现对传统音乐美学的传承。因此,高职音乐教学当中需要安排充足的传统音乐美学课时,在原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中国传统乐理知识、中国音乐史名作欣赏等教学资源。另外,开办传统音乐主题的比赛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音乐美学的认识。
高职院校能够主动与知名的音乐学府、专业的传统音乐团体等展开联系,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合作,展开传统音乐进入校园、传统音乐大讲堂、参观传统音乐教育基地等活动,利用这些实践活动,把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渗入到高职音乐课堂当中,深化学生的理解。
总之,高职音乐教学在传统音乐美学的影响下,需要通过转变高职音乐教育的理念、设置人性化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教学、开展中国传统音乐课外活动、主动借助社会力量的策略,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