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华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江西 南昌 330025)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课改提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形式,还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锻炼学生自身能力的重要渠道。
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当前高中阅读练习还是基于考试内容,采用阅读理解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不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提升教学的能动性。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资料会花费太多时间,缺乏针对性的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但是倘若长期限制学生的阅读兴趣,既会降低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为了使问题更好地解决,教师可以使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实施阅读教学,群文阅读需要同时学习相关联的文章,对某一类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比如在《祝福》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可以给学生推荐几个类似的优秀作品,通过作者鲁迅的其他的作品,深入理解《祝福》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课下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指向性的寻找阅读资料,能够节省很多的学习时间,有效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结合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和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况有直接关系,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情绪不好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为了给学生创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能够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探讨,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恰当解决。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把课堂变为《水浒传》的文学作品座谈会,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过的作品和学生以及老师进行有效交流,表达出对文章里人物的见解,这样学生既能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并且写作能力也会大大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新课改环境下,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所有活动都要围绕着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来开展。过去的学习只是对知识一味地死记硬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文章进行对话,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对文本有整体的感知,对重点语段进行赏析,通过真实的接触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教师做学生的引导人,为学生规划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抓住重点,自主练习课后习题。另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相关知识进行收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利用工具书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自主进行解决,掌握字词的用法和意思。还要把疑难问题做好标记,拿到课堂上去解决。课后依靠网络等方式,及时查阅和收集资料,对作品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了解,让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正视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差异,给予学生平等和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的程度不同,可以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既要重视所有学生的共性,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都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和感受。相同的文章,有的学生会喜欢里面生动的故事,有的学生则会非常欣赏里面的优美的词句,有的学生会侧重于文章的主旨,感受到身心愉悦,从中受到启迪。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不同观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认真思考,彰显学生的个性,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的发挥。
在实际的教学中,科学的评价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也尤为重要。评价能够使学习成果达成共享,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教师还可以创建出展示学生语文能力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用更加丰富的方式进行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通过素质教育的实行,带来的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高中语文学科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学科。所以,教师必须构建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中更好的合作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