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坤景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周庄中心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让学生在面对生活时脑子里出现的不仅仅是学过课本的什么内容,而是愿意自己动手独立解决这件事情,这就是当代教育想要给学生传达的理念,也是当今教育进步的现象。学生不应该“读死书,死读书”,这样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有效果。
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情趣。在小学阶段,学生面对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论,会感到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较高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数学知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其次,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地更加直观、易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更加全面的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最后,生活情境的在数学课堂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以及概括平常生活里,涉及的各种数学知识,其后在课堂里创设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留意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以达成增进教学趣味性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购买蔬菜的情境,先向学生展示类型不一的蔬菜,然后点名几个学生饰演小贩以及顾客进行蔬菜交易。饰演小贩的学生需要对售出蔬菜的数量以及收入进行计算,饰演顾客的学生需要对购买蔬菜的数量以及单价进行计算,再统计出总价格。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协助学生对统计的基础知识拥有初步的了解,继而彻底理解有关知识在现实生活里的作用。
想要更好地运用生活情境,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实践训练进行加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更好地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对“可能性”的相关知识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商场所举行的抽奖活动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在抽奖方式中,转盘抽奖是非常常见的抽奖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转盘抽奖,来让学生对“可能性”的定义进行理解。由于转盘上所划分的区域面积是可以根据比例进行划分的,在划分后顾客中奖的概率也会跟着进行变化,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由于学生对此类生活情境比较熟悉,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此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的过程进行生活化。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情境,将教学活动与其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关于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过不能够全然脱离现实生活,比如说,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或者创设各种各样和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经过强化指导以及启示,增加情境对话,令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精确地发现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对问题深入发掘,并且概括出知识点,协助学生强化关于数学知识的熟练应用程度,同时,教师强化情境对话还能够协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比较小,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生活情境时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对生活情境进行选择时,要选择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例如:在为学生举买东西的例子时,就不太适合给学生举锅碗瓢盆等例子,反而举一些买橡皮或铅笔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对此,教师可以提前对学生在生活当中得买东西的经历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后,能够更好地对生活情境进行选择。
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时,要做好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的有效结合,不能有所偏颇。有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分注重生活情境的运用,这样容易偏离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教师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合理的设计好生活情境的运用比例,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要做到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生活情境中体现出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