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民族小学语文课堂因“趣”而精彩

2020-12-08 15:18:34董光琼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董光琼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特补乡中心小学校,四川 普格 615300)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汉语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彝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彝族文化的环境中,对于汉民族文化缺乏一定的了解,更缺乏一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汉语学习中最初就处于不利地位。学习运用母语并且接受另一种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为此,农村民族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特点,采取趣味化教学方式,构建农村民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因“趣”高效,因“趣”精彩。

一、打造趣味课堂,立足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认识常用字1600 至1800 个。”基于新课标对于小学识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农村民族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汉字教学质量,在趣味化情境中开展小学识字教学任务。小学生天生充满了活力、想象力与好奇心,他们很容易对于一件事产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也很容易消散。为此,教师应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化教学,营造趣味性强的识字课堂教学情境。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此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讲解吸收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很多学生因为不理解汉字意义而记不住汉字的读音及书写方式的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编趣味儿歌与顺口溜,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识字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实际进行一些汉字小游戏。最后,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吸引学生兴趣,可以制作课程PPT 或GDF 动画将学生快去带去汉字学习情境中,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汉字发展演变视频或教学视频,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绘本打造“悦”读,辅以写作指导

在农村民族小学语文课堂上占据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辟阅读课堂,推动读写结合,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化”阅读写作特色,利用农村民族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母语”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趣味化教学方式达到“悦”读环境,发挥“双语”阅读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传统民族小学语文课堂多为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的教学氛围较为压抑,不利于吸引学生兴趣,为此需要教师依托生动有趣的绘本“悦读”来形成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初兴趣。相比于传统课本,汉语绘本不仅相对直观立体,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本,而且多用图片代替文字,包含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和汉语故事。其中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图片对于迎合学生心理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一开始接触绘本阅读的小学生,教师声情并茂的为学生讲解绘本中的图片代表的含义和讲述的内容,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打造立体生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于汉语学习产生初兴趣,减少抗拒心理。其次,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注重让其通过自己阅读绘本想象文中所述环境与内容,在想象的过程中用笔记录下自己通过看图片幻想出的汉语小故事,并积极与同学分享,由此做到读写结合。最后,教师要懂得依托绘本打造多方面汉语小活动或小游戏,例如鼓励学生分角色扮演绘本中的人物或其他形象,自编自演绘本中的情景,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汉语表达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要为其选择适合其心理特点与学习情况的绘本,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绘本“悦读”教学,真正发挥绘本资源在农村民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回归生活,开展多元教学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将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与生活教学。语文学习源于生活,也要归于生活,农村民族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也应注重课上课下相结合,开展多元教学,打造多元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营造双语化氛围,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与本民族语双向能力。一方面,生活化情境的创造可以与语文知识的教学前面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的实物进行汉字识字教学。以汉字中的"象形字"教学为例。很多象形字的创造都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具体事物的形状有关,例如“休”这个字,从构字结构上来看,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边,也就是在休息。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要注重多样化语文活动尤其是双语化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可以在学校设置双语文化墙与双语广播站,使学生切实感受汉语彝语独具特色的魅力,进而对两种语言都产生兴趣与认同感。其次,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学校范围内举行诗歌朗诵活动或汉字书写大赛,采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最后,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邀请汉语专业人才与学生进行交流,切实在言语交际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话理解能力与信息接受转换能力,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形成与时代相契合的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升竞争力。

结束语

面对时代浪潮下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学习并掌握汉语基本语法知识与使用技巧的大势所趋,农村民族小学语文教师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借鉴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检验,利用趣味性教学方式打造小学语文趣味化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汉语彝语双语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未来竞争力,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依靠文化理解促进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