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分析

2020-12-08 15:18:34陈肖凡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陈肖凡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27)

一、汉语言特点和意境

(一)汉语言的特点

具有目的性和交际性。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凝练、动人,在日常沟通中能够更好地使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增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效率。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人类日常交际沟通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独特的审美特性。作为一种流传数千年的文字,汉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同一个字可以做名词,可以做动词,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做形容词,这便是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所在。汉语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言,它并不像法语英语那样准确,汉语言具有高度概括的特性。正是这种高度概括的抽象性,将-一个个原始意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语言更活泼更生动,使人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因此汉语言文学具备。

(二)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物抒情。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境是评价文学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通过描写各种意象来塑造一种意境,通过这种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自己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可以说意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建立在各种意象之上的,没有意境营造的文学作品是缺乏生动性和灵性的。

二、汉语言意境的形成

(一)汉语言文学中意境的联想

汉语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语言,正是这种高度的抽象化使得汉语在表达意象中比其他语言更具优势。可以通过一两个词语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在自己脑海中塑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意境。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塑造时,自己的一字一句都会细细斟酌,可以说。正是作者对每一个字的反复推敲,造就了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这些意象虽然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会塑造出不同的意境,但是却能够表达出相同的意义,那便是作者想传递的思想。通过这样一种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塑造,往往会让作者与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让人深入其中,感同身受。

(二)意境中的审美与感知

意境美,是属于文学艺术上的审美内容一般所指的意境是指三个方面: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虚实相生,它与意象不同,它指作品上呈现的那种雄浑、健慨、自然、华丽等。就是把自己的人融入了美丽的景色当作形成的和谐的意境美,也就成了艺术品,只能说那艺术。品美,而美的不是照片里的那个人。意境一方面作为作者传达自己感情和思想的载体,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加传神。另一方面,意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技巧具有别样的审美特性。意境是读者通过对作品中一些意境的理解和再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联想和解读,是一种由客观的事物而引发的自己主观上的一种再创作。但这种意境他也不是完全凭空而产生的,它是依赖于作者所描写的客观的景,客观的物与主观思想相互交融产生的,它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升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艺术的创作正是依赖于这样一种境界而产生的,它对于指导人们的艺术追求有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

三、如何在汉语言文学中用语言创造意境

(一)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

语言顽强生命力的流传发展就在于人们的创新发展与实际应用,缺乏实践运用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处于静止状态,也就失去了语言自身的本质意义。汉语语境的营造最基本的要求是其作者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从字词句的积累,遣词造句的琢磨,到水到渠成的良好表达,这种文学素养的形成有赖于日积月累的训练,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养成良好语言素养的必经过程。以形容风景的优美为例,会说风景秀丽,也可以说是风景旖旎,但是如果用风景艳丽或是风光旖旎这样的表达方式,难免没有第一种呈现出的表达效果要好。首先读的效果不好,其次因用词不当造成的感觉差异与表达差异是相当不同的,因此最终在读者脑海种形成的意境差异更是差之千里。在文学作品中美好恰当的语言表达读之不禁让人心生美好,反之则缺乏美感甚至抹杀了想象的空间。

(二)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中国方块字中简单的横平竖直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汉字,伟大作者们在文学作品中营造的五彩斑斓意境又将我国壮美山河化为无穷繁华跃然纸上,至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语言文学意境之美。文学意境美的营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作者日积月累的素材积累以及生活点滴中的体验感悟,以及文学功底的扎实训练基础上形成的。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酸甜苦辣,亲近自然吸收天地间大气精华。杜甫要是没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怎么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出其自身崇高的愿望。要是没有游览壮美山河的体验,怎么会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出其自身博大胸襟的诗句。所以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素材,积累养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与其结合升华,创作出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结语

在汉语言学习精神财富正在弱化的今天,作为汉语言专业讲师,应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文化精髓所在。强化学生对汉语言及其意境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