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丹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
引言:数列作为中职阶段数学学科的重要课程内容,其本身具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与现实性,不仅在银行存储、产品分期付款等方面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由此可见。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着很大帮助,而针对中职数学数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则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得到推进,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数列部分课程知识的讲解,同时按部就班的要求学生完成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基础知识,但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而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列知识又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些甚至会对数列等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会随之下降[1]。
在中职数学数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均有着一定不足,因此很多教师都存在着“学生无法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看法,也不愿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思考的机会,只是希望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性质概念,也可以记住相关求和公式,但在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却很容易出现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的情况,并给数列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带来阻碍,而其他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同样会受到影响[2]。
受教育改革影响,中职数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基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当前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仍然是按照普遍中学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完数列知识后,往往并不具备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学科素养、专业素质的提升更是微乎其微,这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同时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同样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相关,而学习兴趣则正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职数学数列教学中,教师要想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就必须要从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对课堂教学形式加以创新,以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感受学习数列知识的乐趣,并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认识数列这一函数概念时,直接提出抽象的数列概念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但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列概念与数学史结合起来,先为学生讲述意大利科学家斐波那契提出的兔子繁殖问题,之后以此作为课堂导入,鼓励学生从中寻找、总结数学规律,最后再引出数列概念,那么学生就能够对数列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实现对数列概念的深入理解,这些对于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在中职数学数列教学中,教师还需在课上鼓励学生围绕数列问题展开独立探究,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提示与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学科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以“折纸”为主题,组织学生将A4 纸的厚度及其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后的厚度记录下来,列为等比数列,之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这组等比数列来总结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在动手操作、知识运用相结合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而通过对公式的自主探究,其在独立思考、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
中职教育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十分重视,在中职数学数列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将数列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列知识来解决专业相关的现实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专业课与数学课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让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虽然从目前来看,中职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数列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只要能够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融合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其教学有效性仍然是能够得到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