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时期社会哲学的探究

2020-12-08 15:18:34陈聪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陈聪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一、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学术界目前大致有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社会哲学是以社会为对象进行的哲学反思。它所关注的是社会内在结构和过程的本体问题,社会制度的合理评价问题,与人有关的各种社会价值,例如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人权的分析和评价问题。[1]这一观点主要源自于西方社会哲学家贝克的《社会哲学手册》对于社会哲学的定义:对于社会结构及社会功能有关的社会过程所做的一种哲学批判。贝克主张人们对于社会哲学无非是从两个层面去认识:一种是根据规范和价值对社会做出评价;另一种是对于人们提出的支持某些特定制度和实践的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见,这种社会哲学的研究是运用一定的哲学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本体问题入手,展开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评价。所以,这一观点下社会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社会本体论、社会价值论、社会方法论。

第二,社会哲学是以社会结构及其变化为基本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社会哲学是以对社会结构的研究为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研究那些必须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剖析才能真正得以解决的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2]这种观点的论者把马克思哲学区分为两个维度:历史哲学的维度和社会哲学的维度。历史哲学的维度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社会哲学的维度则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着眼于19 世纪西欧社会从“人的依赖关系”的传统社会转变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完全的商品经济社会这一社会转型,提出的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内在变迁规律的理论。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有其合理性:第一种观点基本合理地阐述了社会哲学是从总体层面对社会的哲学反思,并借鉴现代西方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社会哲学对于社会的分析功能和评价功能;第二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当代社会哲学的兴起与现实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第三种观点基本上看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哲学的联系,为我们分析社会哲学的对象问题提出了一个突破口。然而,上述观点又都有其不足之处,这一点将结合下述问题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对于社会哲学对象问题的研究应当着力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社会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对于社会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当前学界大致有四种看法:一是“二层次说”。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是最一般的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属于“元哲学”的层次,而社会哲学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元哲学”层次下的部门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为社会哲学的研究提供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二是“实质等同而范围扩展说”。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社会的最一般的科学,在一定意义上讲,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只不过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在现实发展境遇下,要对更多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因此研究的具体内容要比历史唯物主义更宽泛。三是“相互包容说”。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中,第四种观点的认知更为到位。“二层次说”虽然看到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一般的基础哲学与部门哲学层次性的区别,但它过分地夸大了这种区别,而忽视了二者在研究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交集部分;“实质等同而范围扩展说”虽然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社会性意蕴,但它把这种社会性意蕴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哲学,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层次而抬高了社会哲学的层次,不能反映二者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取消了社会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对这二者的关系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参照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首先,社会哲学和社会科学有着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学科层次是不同的。如果说社会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学科层次上的差异是存在于哲学学科内部的,那么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层次是存在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中的。一方面,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生活某一领域、某些方面的现象和问题展开研究的学问,具有“形而下”的性质;另一方面,相比于社会科学,社会哲学是从整体上对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社会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哲学反思,对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具有综合作用,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其次,社会哲学又与社会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科学为社会哲学研究提供广泛的事实材料和价值材料,就某一学科视角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展开分析、综合、反馈和评价,为社会哲学对社会整体的反思性分析和评价提供独特的视角和现实的依据。

综上所述,社会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人的实践活动为现实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具体社会科学为材料支撑,对于社会本体、社会构成、社会运行、社会发展、社会价值评价及其内在规律的总体把握和哲学反思。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在准确区分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社会科学层次性的前提下,借鉴二者的研究成果,准确把握中国社会转型期重大问题的时代脉搏,形成的关于社会本体论、社会构成论、社会运行论、社会发展论、社会价值论及其内在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