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0-12-08 15:18:34何妹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何妹

(库车市第四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尤其是第二阶段的小学生要能够清楚地表达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数学教育承担着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任务,而数学语言便是数学思维的载体。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此阶段应当予以很好地培养。

一、当前影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小学生数学交流意识不强,对学数学的要求只是会回答问题会做题的层面上。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发展,他们缺乏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分析的能力。此外,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对小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则因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这些因素都是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

(二)数学教师层面的因素

少数数学教师教学意识不强,数学课堂交流形式单一,只是一问一答的形式,用“对”与“错”回应学生的答案,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总结。整个教学的过程其实都在教师设计的教案之中,学生基本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另外,教师提供的发言机会少,40 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定义、定理以及例题等的讲授就占去了一半时间,为了当堂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一些习题又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发言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而且教师总把“独立完成”挂在嘴上,生怕学生之间互相“借鉴”。还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的教师虽然注重小组交流,但小组讨论过于频繁,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正确的指导。也有的教师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课堂乱得无法收拾,怕“浪费时间”。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打造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

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课堂人际关系。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融洽,班级氛围和谐,学生才能够有意愿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课上和课外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使班级成为团结的集体。对于积极的非正式群体进行支持、引导,对于消极的非正式群体予以引导、教育和改造。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方法,增进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凝聚力,与此同时也培养组与组间良性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表达。此外,师生关系融洽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因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的错误过于焦躁,指责批评学生,尽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此种行为对学生心理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会拉开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距离,甚至因此而不再喜爱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表露出对其过度的关注,以避免同学之间出现嫉妒他人的现象,造成师生间、生生间的隔阂,从而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消极表现,不再积极参与,不再主动回答问题,而是选择机械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同样的机会展示自己,调动学生的表达意愿。

(二)创设数学辩论情境,激发数学语言表达交流兴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对于这块的体验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学生会与否,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如何,思维是否清晰,老师可以用批改学生的作业方式看出。其实做作业的环节也可让学生以表达出来。比如可采取“我是小小分析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都有一个对思考问题的解释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将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思维困惑主动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析,用数学语言表达呈现在大家面前,再由其他同伴争当“小小分析员”,针对同学困惑的地方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当分析员给自己解释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能及时检验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规范教学语言,把所要传递的信息表达地清楚明了,比如“除”和“除以”,“除尽”和“整除”,“至多”和“至少”,即使差别区区一个字,其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教学语言规范,才能保证数学信息的传递准确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