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0-12-08 15:18:34唐泽娟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唐泽娟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教育城小学,广东 信宜 525300)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师生关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自古就有亲其师重其道的说法,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和喜欢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投入教师讲授的内容中,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接受教师的管教。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灵距离,奠定扎实、和谐的交流基础,使得学生愿意对老师说真心话,乐意与老师交流,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学生的喜爱、尊重、对学习的热情也会对教师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给教师的教学产生推动力,激发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热爱。

二、师生关系中的矛盾分析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想法和教师的观念不一致,导致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心理距离逐渐拉大,师生关系变得紧张、不和谐。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努力构建和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也必须清楚地了解师生矛盾产生的原因和根源,从而探究出调解矛盾的策略。

(一)师生关系中年龄差异产生的矛盾

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年龄不同,阅历不一样,看待事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一致,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思想幼稚,除了学习,共同话题少,聊不到一块去,难以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二)师生关系中应试教育产生的矛盾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活动围绕着提高成绩进行,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教师任务重,学生压力大,是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根源。而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恨铁不成钢,对待学生也会失去耐心和友好的引导,容易采取严厉斥骂的教育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师生矛盾。

(三)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平等对待产生的矛盾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教师对待学生不公平,不能让学生信服,在学生心中失去了威信,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教师形象。

首先,在衣着打扮方面,教师要穿着得体、整洁大方,穿着打扮可以表露出人的职业或身份,标志着个人的情趣、审美观,乃至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其次,在言谈举止方面,教师要说话文明,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在行为方面,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希望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努力做到、做好,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教师严于律己,做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协调统一,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最后,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真精神,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才能对学生的问题对答如流,才给学生展示一个“会行走的百科全书”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崇拜,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二)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要求,只有关爱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才能建好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关爱和尊重,会更加愿意接近老师,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关爱学生,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除了课堂教学,在课余时间,教师也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分析学生成绩波动的原因,并多与学生谈话,询问学生的困难,并积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另外,关爱学生,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创设一个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最后,关爱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偏爱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差异,一个班级中,有优秀生,也有差生,这是正常的。教师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和主观因素,偏爱成绩好的,歧视成绩差的。

四、总结

总的来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慢慢积累和培养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师生关系的问题,细心地研究调解师生矛盾的方法,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