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玲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花第二小学,广东 惠东 516300)
小学英语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学科,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因为学科的特点以及课时数量很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备良好的条件。那么如何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以及教学中的尝试,和同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就是不会出现心理疾病,心理功能比较好,可以通过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心理情绪更好地面对现实出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调控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形成比较健康的功能状态。其次,我们需要有目标以及积极地跟进个体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情况和特点,遵循相关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对策,形成比较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通过各种良好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可以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促进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护,上面两个方面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
一些心理问题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教师为了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通过经验以及表面的看法是不足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发展的时候不一定有明显的方式表现,教师要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要积极的分析正常以及异常的情况。比如有些内向型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以及身边人物的影响,不希望表现自己,在人物面前显得比较害羞与腼腆,但是不会阻碍这些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以及自主学习,有个别的学生反映出了孤僻的性格,不愿意积极地和别人进行交往。教师需要正确地了解这些差异,在学生出现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及时地找到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不然误诊以及过分关注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心理负担。作为教师,要通过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教育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认识,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英语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必须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重任。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教师面对太多的内外压力产生心理问题以及不健康的行为,就不能够进行积极的应对和调控,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强加给学生。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最主要的是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积极地保持比较良好的心态,具备比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个性品质得到完善,才能比较好地接纳学生,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他健康的心理与阳光的行动能够感化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
小学生一般心理比较单纯直爽而且比较容易进行沟通,具备比较大的可塑性,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教育工作而且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教育的目标。例如,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我会用这样的话来激励他和鼓励他们。“Don’t be afraid.I believe you can succeed.”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动力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总而言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学生不好的教养方法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学生的一生幸福产生影响,而且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问题解答效率的提升,而且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