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鹏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眉山 620010)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素质的应用型、综合型计算机人才有着更为强劲的就业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围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展开教学,课程目标就是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培养综合型计算机人才。但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老师的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因此,想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分别从老师、学生以及教学方案等不同角度来完善高职计算机教学策略,同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充分利用学校和课堂所提供的硬件设施和相关资源,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整合起来,不断丰富授课内容,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大多刚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走出来,经过漫长的假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另外,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成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合理未来规划,学习起来没有章法,什么都在学,什么都学不精。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态度散漫,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并且学生间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距,有的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学生认真努力,导致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推广时间不算太长,教学方案处在摸索阶段,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所以很大一部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讲课,保持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授课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隔着讲台,缺乏足够的交流,老师无法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不愿意提出疑问,久而久之,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另外,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老师在讲解课本中的知识,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相较于其他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但很多教师把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即使学生理解了课上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且很多老师喜欢将实践作业放在课堂结尾或者课下,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本节课的内容,操作上出了问题也不能及时请教老师。而部分老师检查操作的过程也不够认真,往往只是扫一眼,忽略了很多细节,学生在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以后的学习也有着负面影响。
IT 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大热行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IT 行业的起跑线,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夯实基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想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确定目标,有目的地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程开始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并且以未来职业规划为中心确定最终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设定短期教学目标,在教学周期结束以后,组织测试。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教师还应重视课下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经常在课后组织竞赛、小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来加强学习氛围,实现集体进步。而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竞赛中有很多是课本以外的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课下自主学习的习惯。
计算机一直在推陈出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传统教学并不完全适用于需要实践的计算机学科,所以对于老旧的模式,教师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剔除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和不足,立足于当前计算机技术,将目光放在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动向,创新出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贴近学生自身发展,不能只追求学生成绩,而是将重心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分阶段执行,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慢慢适应当前的学习节奏,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手法,通过在课堂上组织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活动能够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关系,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教材中的内容很重要,但部分知识并不实用,并且没有做到及时更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补充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失误,还能在操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实际操作往往存在很多知识盲区,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要将理论知识压缩简化,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从而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在课下,则应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的操作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模仿案例,更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主要围绕基础的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但这门课也是计算机行业的第一道门槛。老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操作技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及时更新计算机知识,助力学生轻松迈过第一道坎,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