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正确“导生”创设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2020-12-08 15:18:34张俊明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张俊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正村镇于坊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0)

但是,这种形式与要求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以充分发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各具有一些不同点,以不同点去接受那些共同的要求,什么都“一锅煮”,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正确“导生”可以化解二者的矛盾,是创设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所谓“导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或活动进行“指导”和“点拨”,使每个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上有所更新和提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正确“导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之于趣

我觉得分两个层面:首先导入新课要有趣,要利用各种方法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不是让孩子继续沉浸在下课时发生的事情里。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猜一猜:同学们,老师请大家猜一猜,猜的是一个图案:一个圆,圆里有左右两个小圆,小圆里面各有1 个小点,两个小圆中间偏下的位置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下面还躺着一个小椭圆。一般来讲学生会说想不出来,要求说慢一点,这时老师鼓励他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有一种求真的学习态度。然后再引导,除了让老师再慢点说一遍,想一想你还可以怎么做来帮助你猜一猜?最后,得出结论,有时候画出示意图很有效。通过以上的引导,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算是平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一部分学生,也马上被老师吸引,这样弱化了班级授课的消极面,创设有效课堂。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孜孜不倦的学习。其实,培养兴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交流中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善于激励。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创设情境。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乐于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教师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

二、导之以方

这里的“方”,就是合适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得法的呢?我认为应该是能提高课堂效率的。首先,老师必须清晰授课,可以利用身体语言达到良好的效果,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改变、音高或音量的变化来展示热情和活力;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其次,老师提问要艺术化,在提问时可以变化方式,可以直接问,追问,还可以探询,反问等。老师必须区分出问题的不同类型,不同难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不同层次的问题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再次,要有明确的课堂目标,要有一定的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再次,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媒体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也会被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不同水平的孩子都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导之于“行”

行,就是实践只有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书面问题时比较流利,但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就是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会在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投入进去,提高效率。

四、导之于序

也就是在课堂中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内容上要有序,讲解时,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复习、新授、巩固、层层递进,有效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使学生得到最好发展。二是时间安排要有序。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会在5 分钟内达到最高点,如果这时还不开始新授的话,就会失去最佳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如果拖延新授内容的话,课堂效果也会受影响。三是分层教学,就是在新授完毕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中等的学生自己完成,能力差的老师辅导。特别强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他们准备提高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不会成为陪中差生学习的物无聊人,使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导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班机授课的消极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班上的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