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对策

2020-12-08 15:18:34侯光宇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侯光宇

(广东省汕头市金英学校,广东 汕头 515041)

一、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观念,拥有过硬的教学技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将数学知识更全面地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进取,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强化学科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锻炼自身适应社会新鲜事物的能力,关注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鲜事物,并且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自身的素质和博学的一面,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总结经验,对于以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断研究和反思,学会教学复盘,才能真正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教师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合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完善自身的不足,可以积极参加一些交流研讨活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与其他教师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更有助于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计划。而且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若想培养学生能力就必须先提升自己的能力,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综合看问题的能力、多样化的思维,对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动态化的进行分析,以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独特视角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保证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了解问题,掌握多样的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分析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应试教育下分数对教学的限制,要以培养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特点,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良好、包容的师生关系,并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思维和能力,采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德育,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使学生置身于数学情境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拓展知识范围,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问题之中,使二者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渗透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实现数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实践生活中的能力,即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常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将建模思想逐渐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中。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为学生搭建一个与课堂内容完美融合的实践平台,例如在讲解线段问题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明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概念,可以为学生准备校园花坛小路设计大赛,使学生本着最简单的原则设计小路,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生解决问题或者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更符合在如今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要求,极大地提升了数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阶层的教学过程之中,而如何提升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改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有效的课堂引导,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引进建模思想,通过建模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机会表达自我,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