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建引领下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路径思考

2020-12-08 15:18:34吕超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吕超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建引下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一、织密一张网,构建党建引领组织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一)建立社区居民党组织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组织。党员应该是全天候无缝隙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体现在八小时内,更体现在八小时外。因此,在不打破原有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属地单位进行社区、住区党员进小区”的“双报到”活动,社区与“报到单位”联合成立“社区综合党委”,形成区域化、扁平化的党建“共同体”,负责统筹协调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社区综合党委”要把区域内的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推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要事共商、问题共治的运行机制。社区党组织收集梳理社情民意反馈给共建单位,共建单位通过“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下单、党员接单”的方式,解决群众需求,回应群众诉求。为了确保“社区综合党委”运行高效,可以下设“居民党总支”或“居民党支部”,党支部既可以楼栋为单位,也可以网格为单位,还可以兴趣社团为单位组建。党支部要把方向、作决策、聚民心、促和谐,把分散在社区各处的居民党员聚集起来,亮身份、交任务,引导他们在8 小时以外继续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子。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建立健全组织制度,严格党的纪律,严肃党内生活,通过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先锋引领、活动引领、服务引领,及时化解矛盾,为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

(二)编织党建引领同心圆

全会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推进社区现代化治理中,必须绘制党建引领的同心圆。社区综合党委是核心,各党总支(党支部)紧紧围绕社区党委周围;社区党员在支部的领导下,要主动承担网格长或网格员的职责,做到“党员联户,网格服务”,每名党员要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细致了解群众意见建议,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委员会中的党员要组成党支部或党小组,发挥引领作用,利用不同的平台,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党组织要充分吸收热心公益服务的志愿者,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最终服务对象,更是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社区党组织要教育好、宣传好、引导好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善治。这样,以社区党委为圆心,共建单位、党总支(党支部)、党员(网格员)、两委会、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组成党建引领同心圆。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实施“三建”行动,即党建+组织覆盖、党建+业委会、党建+物业服务,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综合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聚焦物业管理中“市场失灵、自治失效、群众失望”等突出问题,推动治理力量向社区下沉、职权资源向社区下放、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实现“条块联动、区域统筹、主辅并行、齐抓共管”的城市大党建格局。

二、下好一盘棋,构筑党建引领治理体系

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为民靠民惠民”的目标导向,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坚持“社区一盘棋”的思想,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参与其中,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动员起来、社会激活起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一)社区与物业一盘棋

加强和完善街道、社区两级物委会管理,推进社区、物业人员交叉任职、双向对接,实现社区、物业一盘棋。如:湖北省枝江市白鸭寺社区开展的“核心引领,协同共治”建设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社区与物业公司开展“六联共建”活动,社区教育联抓、社区设施联建、社区环境联护、社区活动联办、社区安全联防、社区纠纷联调。这样,不仅延伸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触角,而且加强了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创新了“红色物业”建设,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

(二)管理与服务一盘棋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就是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最大限度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满足社区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因此,不仅需要为居民提供多元的居住工作环境、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便捷的交通出行,而且需要丰富的社群文化活动。枝江市白鸭寺社区把管理与服务相统一,把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机协同,树立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确定居民委员会主体地位,发挥居民自治善治作用;突出社会组织支持地位,发挥协助、增能作用。他们根据居民兴趣爱好组建了数十个群众社团,开展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公益,并把群众参与社团及公益情况折算成积分,群众可凭积分到社区内任何商店兑换物质,商店凭群众兑换积分享受相应的优惠和支持,形成了“居民围绕社团转,社团围绕公益转,公益围绕积分转,积分围绕资源转”的良性循环局面,实现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三)线下与线上一盘棋

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党建+精细服务”,把党的建设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便民服务方面,社区要设置便民服务大厅,设置党建窗口、共青团窗口、妇联窗口、民政和劳动保障等窗口,还要有代收水电费、天然气费等,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一站式”服务。在网格化服务方面,党员作为网格长或网格员,要亮明党员身份,明确党员职责,聚焦支部功能,开展党建网格服务,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服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要深化多元融合服务模式,建立并畅通服务热线、QQ 群、微信群、居民意见箱、网格议事会、干部走访日志等民意通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做到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党建网格服务居民水平。

三、绘好一幅图,构造党建引领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必须要深化基层体制改革,必须为基层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并出台了“1+1+N”的一揽子举措。其中《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系列文件,包括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等方案。要求要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引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落脚点,用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力来锻造过硬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做强街镇、夯实社区、做精小区、完善城乡,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逐步下放审批执法服务权限到街道,细化完善街道通用权责清单,制定街道赋权事项指导目录、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防止简单向街道转嫁工作责任,切实减轻街道负担,真正使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群众转。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等3 个直属事业单位,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建设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招录(聘)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把优秀社区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领导岗位。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良好局面。开展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对试点城市的在岗社区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享受事业岗位待遇,提高保障水平,畅通发展通道,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协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定了《关于深化新时代 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从建立资源融合机制、创新多元筹资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推行激励嘉许机制、构建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六个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撑保障。这些措施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为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乡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