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多元化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2020-12-08 15:18:34李萌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李萌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辽宁 营口 115000)

2016 年3 月8 日的全国两会上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有些品种需求持续增长,自身产量却在下降;有些品种却供过于求。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可见党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所说:“我国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高端的农产品少,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节乡村产业的供求结构,加快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节一环。

一、乡村经济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是扭转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满足了百姓对农产品数量总量的需求,但是现代农业发展并未满足百姓对农产品高质量、多样性、差异化的需求,如果现代农业的发展仍然沿袭过去的路径,粗放经营,过度依靠资源环境的消耗,只追求产量、数量的满足,继续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的错配,不去重视供给的质量、可持续发展、多样化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不仅是改变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关键,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

(二)乡村经济多元化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农业是非常弱质性的产业,专业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很难避免自然风险,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全军覆没。因此,农民懂得“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多样化农业可以降低自然风险。近年来,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严重,单一化的农业已经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多样化的乡村产业才是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关键。

(三)乡村经济多元化有利于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的城市也是脱胎于中国的乡村,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也包括乡村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一切都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也是城市发展的有力依托。乡村经济多元化有利于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行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一)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营口市充分利用各个乡村的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规模经济。利用东部山区柞木资源丰富,重点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创建香菇、花菇、平菇种植繁育基地。依托山地多、林下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大榛子、山野菜、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培育大榛子种植、山野菜种植基地;依托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观光农业、民宿等旅游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村劳动力富余难题,通过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二)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要发展乡村融合产业

三产融合,在营口的各个乡村表现良好,营口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海水特色养殖、林下经济、乡村特色游、畜牧养殖等五大产业群,牢牢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形成以粮食、水果、水产、蔬菜、畜牧、柞蚕等为主导产业的10 条产业链,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8 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20 家,市级54 家,构建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发展模式。

(三)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要发展组织起来的产业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能够实现粮食增产,还能有效地节约成本。2014 年中央深改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通过,指出我们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从而发展组织起来的农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党中央一直在土地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探索三权分置的办法,即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流转,目前我国土地三权分置格局基本形成,标志我国真正探索出了一条土地家庭承包基础上,集约节约利用的途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47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3.3%,2016 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5%。1/3 承包地租出去了。60%农户间流转,10%工商资本,30 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苏州、江苏、常州等地区90%以上土地已经流转,更多地方达到20%-30%的流转度,土地流转整体态势良好,正在平稳健康发展。农民合作社171.3 万,家庭农场87.7 万,龙头企业12.6 万家。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