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河北 廊坊 065001)
亲子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即爸爸妈妈与亲生子女之间存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父母是孩子生命的载体。可以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最亲最近的,世界上没有哪种关系可以超越它。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从孩子性格、心理品质以及行为方式的形成,到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无不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小朋友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根据其影响的程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窥斑见豹:
(一)亲子关系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语言形成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引导。从科学角度来看,一个人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想让孩子说哪种语言就把他放到哪个国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对孩子语言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从家庭角度来看,孩子身处的环境主要是由其父母共同构建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也就成为了影响孩子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平和,对孩子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宽容,因此孩子在学习语言上基本上是不存在障碍的,能够比较顺畅地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与之相反,父母没有耐性和宽容的心态,导致孩子在说话时吞吞吐吐、畏畏缩缩,甚至不敢大声地说话。
(二)亲子关系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好似一张白纸,他们会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完全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参与实验的两组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如果孩子所处的亲子关系良好,那么孩子的性格会平和、温柔、善良、大度一些,这些孩子普遍具有同情心,接人待物热情周到。倘若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融洽,那么孩子就会产生闷闷不乐、兴趣低下、没有愉快感、容易发怒等情绪障碍,导致孩子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等。
(三)亲子关系对孩子人际关系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元素。人的个体生活离不开社会,因此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亲厚,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有被关爱、被需要的感觉,那么孩子就会自信、阳光,喜欢与人交往,也容易成为人际交往中的核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人缘”。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成长,那么孩子多数会不信任他人,性格孤僻,不喜欢也不擅长与他人交往,很难形成令自己或者对方舒服的朋友关系。
从当代大教育理念出发,我们知道对孩子的教育绝不再仅仅是某一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社区)三方形成强大而周密的教育网格,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成长。
(一)加强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虽然不同的家庭会形成不一样的亲子关系,但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总是会存在很多共同之处的。因此,在引导家长改善亲子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资源,采取家长教育家长,家长启发家长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家长交流群里就某一段时间以来孩子们普遍发生的某一现象开展“大家说法,群里群策”活动,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例如,有的孩子到了高年级以后爱说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呢?教师不要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自己发表意见,可以让家长们就在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家长们不能透彻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时,教师就可以请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父母来说一说自己在教育孩子们时的一些做法,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家长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二)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加强家校之间联系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合作伙伴,当孩子们带着父母的期盼来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往往折射了他们家庭的亲子关系。为了改善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行为,教师可以多多开放家长来校日,亲自观察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当然,仅仅靠开放日的那几天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来弥补这一短板。例如,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在运用微信、QQ、钉钉等形式,构建班级“网络”平台。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及时发布学生的表现及教师评价,同时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解答家长朋友提出的相关的教育问题,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帮助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关注孩子情绪和情感
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改善父母一方的态度和做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孩子不断修正自己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要比家长们还要多的,再加上他们年龄小,社会经验少之又少,一旦他们遇到问题就会颇感忧虑。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的烦恼说出来、写下来。同时,学校要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来及时、细致的给予答复。
总之,亲子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并且这种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作为教师,要重视亲子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在父母和孩子双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双管齐下,多方共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