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萌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小陈,男,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家里经济状况一般,仅靠父亲一人常年在外务工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家里有三个姐姐,他是最小而且是男孩,所以很受宠爱。由于外国语学院的特殊情况,每个班男生数量很少,他是本班的唯一名男生,所以上课下课经常独来独往,大一的时候学习态度很认真,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女生对他也很包容,因为他不爱说话,大家经常鼓励他给她机会让他锻炼,班集体活动也会参加,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却是最后一名,为此很不满意。大二期间经常在宿舍唉声叹气,晚上睡不好觉,学习态度也不认真,经常逃课,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也不配合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有时候跟同学发脾气,大二中期有一天下课过来找我:“老师,我想换班,我觉得班级就我一个男生不太好,想转班。”他认为只有换班,换一个环境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才能改变他目前的状况。
本案例的小陈同学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心理焦虑,尤其是考试失利之后。在心理学当中认为,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人们的动力,激励人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但过度的紧张焦虑则容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此较好的舒缓办法是:接受现实,别给学业赋予太多的含义;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定位,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合理的期望值,建立现实的奋斗目标,在行动上积极努力,争取好的结果。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小陈来自农村,家庭比较贫困,自尊心很强,家庭给予的期待很高,所以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认为如果学习不好会辜负家人的期望;如果学习不好大家就会看不起自己。
从农村来到城市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性格内向的他不爱跟人交流,所以对学业上不懂的不会去问,或者没有通过跟其他同学交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家庭受宠爱却忽然间来到了一个被周围人员所忽视的环境当中,而想通过学习成绩保持好学生的形象又力不从心,身在城市的他已然处在与父母不同的环境,因此他渴望跟父母沟通又不知如何说起。而对于小陈自己而言,他想要改变,他觉得以前在高中学习时成绩不是这么差,想通过努力使大学成绩保持班级靠前,然而这样却让他对考试和自己的前途十分担忧;且他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缺少自信,于是在学习中他学而不得、疲惫不适且难以适应学习,陷入成绩更差且难以树立自信的死循环当中。
大学与初高中不同。大学的室友和朋友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认识到多个地方、多个层次的朋友。通过交友丰富自身的交际圈,同时可以摄取不同层次的文化,丰富自身的课余活动。而小陈来自农村,自卑的心理使他觉得他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做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且班级女生较多,他是班级唯一一名男生,所以不好意思跟其他同学交流;不愿过多的请教问题,怕被别人看不起。在学校管理中有一个学期内分数不达标就拿不到毕业证的硬性规定,对该生产生无形压力很大。因此,感受到压力过大的小陈最终提出换班、换一个学习环境的无奈策略,然而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在案例分析当中,不能忽视的是小陈自身的原因:第一,自卑。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尤其是案例中的小陈来自农村,面对多数家庭条件比他好的同学们,他对自己有太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影响,使小陈陷入过于消极的心里当中;第二,自我认识不足。在家中,小陈是唯一的男孩儿,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学到高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陈一直活在较为舒服的生活当中。而来到没有父母的陌生大学中,小陈独自生活遇到了许多以前不曾遇到的挫折,过大的反差让他难以承认自身现状,不能给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不能忍受挫折,于是一味地推给环境;第三,缺乏情绪调控能力。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然而面临正常的挫折小陈却不能及时调整身心,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反而是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大学生在学生时代都会遇到学业、就业等一系列的压力,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小陈属于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症,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如果未对压力进行合理的释放,极可能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状况的出现。针对小陈这类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调整方法:
人们之所以有烦恼,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该同学由学业压力产生焦虑,主要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所引起。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反而变成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辅助者。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相对于初高中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经过调查,我了解到小陈这类学生平时不爱去图书馆,原因是太自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只想通过互联网查查资料,不愿意主动询问指导老师及学生,这样只会使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作为小陈这类学生,首先应当正视环境差异,了解到大学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不同之处,并且敞开自己的胸怀。面对小陈这类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可以先从班长、与小陈关系较好的朋友做起,帮助小陈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又树立起自信,扩大交友圈,渐渐克服小陈内心的自卑。树立起不能因为考试成绩低就全然否定自己的观念,自己来到这里就拥有着与他们平等的能力,只是自己一时没有发挥好,努力方向有了错误,只要改正就可以很好的提升自身成绩。
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小陈认为自己期末考试倒数第一与自己的期望差别太大,所以感觉有点害怕。针对这种想法,我认为小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太过盲目。制定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针对自己喜欢的科目要在下次考试中比这次提高名次;第二,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看自己成绩有多少进步,而是看自己改变了多少,未来一定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第三,如果前两个目标达到预期理想,应当给自己奖励。
另外,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该生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有效地缓解压力和紧张感。每天安排合理时间学习,该生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是早晨,因此可以在早起的时间段去背英语单词,阅读英语文章。中午时间段记忆力最差可以休息大脑,适当做些运动调节大脑。下午大部分没有什么课,可以练习英语听力。晚上记忆力增强,把学的课程再巩固复习,为第二天的学业做准备。针对特别难的科目要求会做平时抓重点即可,针对自己比较喜欢的科目,尽量多背多复习,打好基础。
通过以上具体的方法,可以初步缓解小陈的学业压力,不至于因为学业压力太大而每天无所适从、活在焦虑及痛苦中。对于接下来可以持续对小陈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渐渐适应环境之后,再逐步根据自己的适应状况调整期望目标。
考虑到小陈同学的现状,与其家庭原因是分不开的。因此,第一步应当保持与小陈家庭的联系,做好家庭配合工作。在家庭状况当中,小陈同学跟我说过,只要自己考试成绩不佳,妈妈就会不停地数落自己。因此,作为辅导员我首先对小陈的家长报告了小陈同学在学校的状况,如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努力并且配合老师,让家长放心;接着在家庭关系相处当中给小陈谆谆教导,让小陈“报喜不报忧”,获得家庭的积极配合和努力,那么小陈同学克服自身心理困难必然会容易许多。
另外,及时有效的沟通必不可少。首先,作为辅导员我通过与该生的真诚交流表明老师对其情况是理解和宽容,让他尽量放松,把我所知道的好的学习方法告知他让他试着改变学习方式。从小陈同学的现状分析,让他瞬间建立起社交圈、拥有自信的生活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与他所在宿舍的其他同学沟通,让他们了解情况,并在自然的状态下帮助该生缓解压力,多与宿舍的同学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不要总是独来独往。另外委托他所在班级的班长,让班委随时关注他的学习状态,不断的给予关注和帮助。考虑小陈情况,我作为辅导员总是像姐姐对待妹妹一样关心她。小陈喜欢历史类和时事政治,我就经常发信息和他聊天拉进关系。久而久之,小陈会主动找我聊天。在聊天中,我较多听他倾诉,适时地鼓励、引导。一段时间下来,小陈遇到问题总是信任的征求老师的建议。
考虑到小陈总是脱离集体活动,为了让小陈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友谊,因此我和班干部策划了一系列集体活动。如在心理健康月让班级集体做游戏,增进班级感情。每次上课大家尽量给他机会让他锻炼英语口语,班委也会跟每个认可老师说尽量多提问他,让他记忆更深刻,提高学习效率;宿舍的同学们经常约他一起运动,一起娱乐;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找学习的短板,传授学习经验,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时间长了,他也愿意跟同学们一起上课,跟宿舍关系非常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陈不仅学习上有所进步,性格也变的活泼开朗起来,和同学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针对小陈同学的心理问题,其心里存在部分问题如抗压能力较差、存在自卑心理等。因此,我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让专业老师对该生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以不断增强他对考试刺激的抵抗力,对该生进行压力免疫训练,以协助他建立应对压力技巧的方式;对该生进行自信心训练,以重建其自信心系统;安排该生加入学生成长互动小组,开展团体辅导。
要树立起健康的心理,首先就要有规律的作息和身体锻炼,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心理素质。在此方面对该生的建议是,作息时间规律,每晚11点前睡觉,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不少于半小时。
大学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像小陈这样的大学生还有不少,他们刚刚脱离父母的帮助,彻底独自地融入到了一个大环境当中,而大学生自我心理建构不健全的问题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尤其是面临学业、恋爱、社交圈等各方各面的压力时,大学生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冲突,尤其是学习成绩差、来自农村的学生,其自卑心理尤为严重。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件,又是测量应激的方法、预测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应激水平、接受他人并且了解自我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症下药,如针对自卑的小陈可以拓宽其社交圈,针对学业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可以加强心理疏导,只有从心理上下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小陈同学的学业问题虽然之前我也有注意到,但真正下手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为此,我也深刻地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中的错误:
第一,重视学生心理排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至关重要。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第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是一项有计划性的长期工程,我们必须摆正心态,要耐心、真心帮助学生减轻精神负担,疏导心理压力,在学业上和生活中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其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是社会发展、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原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安定有序的生存环境、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家长要尽到应尽的责任,多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多与子女进行沟通。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了解特殊同学的状况及时汇报。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