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

2020-12-08 13:06张杰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电子商务

张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经贸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电子商务行业近几年在我国不仅发展迅猛,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18 年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量在10万以上。但在就业过程中,该专业就业的主体“大学生”和就业的客体“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差异感,即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造成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脱节。究其原因,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真实的电商实战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均满足不了电商行业的需要。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已经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了实践课程,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岗位群匹配性也很差。

(二)当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行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较少,课本知识更新滞后,时效性与实战性不强,无法提高学生的电商实战技能,造成了学生校内学习的内容与电商行业的岗位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三)大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课由学校专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办学时间很短,很多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转型而来,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授课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只偏向将培养目标放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技能根本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延长了学生的职业成长周期。

(四)许多院校虽然购买了相关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训平台,但是这些平台与电子商务行业真实的销售平台差别很大,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实操练习没有资金交易,不能够实现实际交易的全部过程,因此学生在进入电商企业就业之前还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来掌握电商交易的整个流程,拉长了学生的职业成长期,无法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近几年高职院校深化与企业、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联合各方力量协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进来,以市场为导向,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联合创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发校本教材,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能够极大地缩短学生的职业成长周期,使学生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0 对接”。

(一)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电子商务的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实操能力较别的专业有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更需要最真实的电商运营工作场景。因此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广泛参与到电子商务运营实战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书本没有涉及的实践操作知识,还能感知电子商务行业的最新变化,认识到自己学到的电子商务知识在运营实践中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何种程度上发挥作用,做好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的准备,从而反作用于理论教学,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有利于调整知识结构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变化较快,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变化也非常快。而电子商务相关书籍由于受出版时间和更新时间的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识体系相对较为滞后的情况。学校的教科书理论知识的更新远远不及电商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技术更新的快,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电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们可以在实践的阶段就能获知电商行业的最新变化,从而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可以为自身发展提供明确指引方向。

(三)促进校企双方高效利用资源。

校企共建电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可以派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可以派项目经理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进行讲学,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来讲,这既能够为教师提供与参与电商企业运营、丰富自身教学经验的机会,也能是使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项目经理及行业专家资源,完善师资力量;从企业的长远经济效益考虑,这不仅使企业能够节约后期对电商专业人才岗前培训的成本和时间,还有更多选择优秀电商人才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课程体系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让企业项目经理参与进来,以行业专家为主导,校企联合开发“3+X”实践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根据跨境电商实战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需要开设的课程,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教学内容。“3”指的是三个学期的理论课程体系,即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二学期开设专业基础通识课程,如网络营销、顾客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第三学期开设职业技能方面的理论必修课程,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美工设计等,这些课程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任教,在传统的课堂上授课;“X”为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实战和双创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由企业专家担任任课教师,上课地点为实习企业,学生工学结合,边学边做。通过校企共建课程的学习,在校企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电商企业的经营与运营,达到熟练人才的能力水平。

(二)校企共建电商实训平台

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训平台大多为电子商务教学模拟平台,虽然能够模拟电商实操流程,但没有真实的资金交易,许多环节不能操作,和真实的电商交易有很大差距。由于目前各类电商真实的销售平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价格不菲,动辄几十万,且各高校不是电商企业,没有商品,即使购买了也产生不了真正的产品交易,因此高校单独够买真实的电商平台不现实。高校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引“企”入校,让电商企业入驻学校,同时电商企业的真实销售平台也被引入。学生在学校上课的同时也是企业的兼职员工,工学结合,可以参与到电商企业实际的各个环节,从开店、选品、店铺装修到网络销售、网店运营以及电商物流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实操,从而通过实战了解电商企业的真实运作模式,大大缩短了他们的职业成长周期。

(三)校企共建实战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校企合作共建由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和企业项目经理共同组成电子商务专业 “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利用各自的专长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开发建设校本教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参与经营实践和挂职锻炼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同时企业项目经理作为外聘教师到学校授课,不仅可以弥补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型师资的不足,优化师资结构,还将促进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四)校企共建“双轨驱动、双轨管理”的实训管理新模式

电商专业原有的实训管理模式为高校“单轨”管理,即学生实训在校内,任课教师就是其管理者,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训管理和成绩管理。校企可以共建实训管理新模式——学生在实训期间既作为学生接受学校的日常管理,又作为企业职工接受企业的职业管理,校企双方对其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提升。这样就破了校内教师对实训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模式,采取校企合作“双轨驱动、双轨管理”的新模式进行实习管理。“双轨驱动”是指在学生实训期间,企业导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培养小组,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面向电商不同岗位对学生开展系统化训练。“双轨管理”在实训时学生的日常管理由学院负责,而企业导师则负责分配指导学生的工作任务,提高其职业技能;在实训成绩管理方面,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接受校内管理时的表现,还要对其在企业实训期间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四、结语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实战型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校企合作”建设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而电子商务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需要在更多维度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向纵深挖掘。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