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
就情感教育来说,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极其注重学生的生命机制中的情绪机制,通过情绪、心理以及思维三种机制的有效融合,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其的学习思维、情感以及素质往更高的层面发展。在新时期下,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价值,并且深刻把握其内涵,将其真正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使美术教学的实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想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就有必要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创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中,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这样,学生的创作灵感就会得以有效激发。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的内涵与魅力所在,从而获得情感的滋润。实际上,学生探索美术作品内涵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可以加强学生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产生情感深处的共鸣。对此,在实际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美术知识,对学生实施对应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熏陶,并将个人理解与情感联系起来,进而不断深化自身的情感认知,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为学生展示一些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壁画、头饰、服饰以及建筑等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放映,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少数民族服饰、建筑等的特点。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一些少数民族的物件,让学生触摸、感受。此外,还可以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让学生模仿,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下,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少数民族所蕴藏的民族文化特色、内涵,并且获得独特的感悟。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有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艺术学习环境,其主观意识被唤醒,思维被激发,情感也得到了良好的调动,这样取得的效果自然是理想的。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美术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的教学,更关键的是要学生自主参会实践、创作。对此,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实践活动与情感教育融合起来,除了在教学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欣赏与创作以外,还有必要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校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思路得到拓宽,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感悟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当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教师就可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典园林,组织学生写生。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感知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真正去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且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景象绘制下来,最终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示。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自由交流、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点燃思维的火种,让作品更加多姿、多彩。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找出情感教育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契合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二者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高质量美术课堂的构建。具体来说,可以从创设情境,融入情感;开展实践,丰富情感两个方面入手,以此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的美术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收获丰富新知与技能的同时,不断促进其积极情感和价值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后续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