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所以说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性比较低,学习意识较差,导致音乐教学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反而还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降低。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性学科,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开展音乐教学,以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如今的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进行教育教学,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模式得到更好转变,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发展。老师要懂得与时俱进,选择更加引人注目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凸显出来。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时,学生在升旗以及看电视时都会听到这首歌,相信在耳濡 目染下会留下一定的印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就要放弃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先聆听整个曲调,让学生猜测这是一首什么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会唱的学生作为领唱,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如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得到明显地提高。
音乐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唱几首歌,更是要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不要一味地教学生唱歌,可以带领学生深入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与音乐产生情感的共鸣。老师要结合课前表演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老师可以组织几名学生课前进行学习,在课上进行表演,借助表演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在“红灯停 绿眼睛”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过马路,让学生在表演中增长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灵活。老师要轮流选择学生来进行表演,根据表演的内容不同来确定表演的人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中。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既能作为课前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性提高,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音乐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要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老师要组织班级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学校的各种庆典、六一儿童节,以及各种重大节日的庆祝,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上台表现,锻炼学生的胆识,提高学生的表演经验,引导学生为班级争光,主动积极地参与进去。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组织合唱,搭配着动作表演来让整个演出效果更加精彩。例如,在“小雪橇”这首歌的学习表演中,老师除了要让学生进行合唱以外,还可以用纸箱子自制雪橇,在舞台上进行游走,让个别嗓音不合适的学生来担任这项重任,既能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还能让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的友好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一种途径,这会让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欲望增强,更好地开展音乐活动,加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在音乐活动下,小学生会更加喜欢音乐这门学科,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实践意识也会得到发挥,在课上的参与感能够逐渐得到提高。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发展完善,可以说身心还不成熟,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评价学生,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老师要根据学生日常的表演来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纪律很好,学生唱歌很好听,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很强,还有的学生跳舞很厉害,有的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学习很感兴趣,而且唱功还不错。老师要尝试将流行歌曲代入到音乐教学中,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让学生的参与感提高,老师也会对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评价体系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将学生的优点保持,改善和缩小学生的缺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一门艺术课程,要与普通课程的教学分隔开,要以多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意识增强,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