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2020-12-08 21:30:25阚玉双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概论辩论家乡

◎阚玉双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政理论课所有课程都应加强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因此,将实践教学纳入“概论”课,是贯彻落实国家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政策要求的制度性规定。

实践教育是“概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概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三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现在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实践经历少,很难理解课程内容。只有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实践教学是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渠道,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融入度的重要途径。中宣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概论”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所以有效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对学生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案例以及科研学术论文有极大帮助。

二、“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本质在于实践性

首先,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就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才产生的,如果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实践性批判,没有同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和主义进行批判斗争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不会产生,正是在无数次的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才不断丰富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同样,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革命和现实国情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将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实践性是“概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经济社会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受到极大挑战,这也给“概论”课教学带来挑战和考验。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而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21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他们对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历程没有亲身经历,对于“概论”课很多内容的学习都来源于书本的间接经验,学习到的多是模糊的概念。为了切实增加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只有引入实践环节并对实践进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一) “概论”课程的课上实践部分

改变填鸭式地讲课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紧密联系实际讲授。在传授理论时,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分析具体问题,通过对具体社会问题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教学形式方面设计更丰富多样,在系统讲授理论体系的同时,采用讨论式、研究式、演讲式、辩论式、情景模拟、影像视频资料回放、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以采取“大班授课、小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专题辩论活动为例。辩论是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是某一个理论,某一思想,创设一个辩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围绕辩题开展辩论的形式。辩论的形式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增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融会贯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建设美丽中国”的部分内容时,可以以“有的人认为,发展就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发展就应该宁慢勿快,否则就会得不偿失;还有的人会说,要想摆脱贫困就必须要加速发展,所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也是必需的、难以避免的。”为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之前,教师先就“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明确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原则和理念,并结合我国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生态文明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生态文明是现代化进程所必经的历史阶段。在辩论前,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的支撑材料,并根据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对于记录,分组和人员组成,辩手安排等遵循学生自发组织原则,一切安排完毕后,组织双方辩手进行正式辩论。辩论结束以后,教师围绕辩论情况,结合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通过辩论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文本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并进一步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并明确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所应该采取的环保行动。

此外,还可以采取“课前5分钟”等多种形式,教师给定专题方向,鼓励学生课后准备,在课前进行专题展示、演讲、情景模拟等课堂实践活动。

(二) “概论”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方面

在学校现有“概论”课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课外实践探索和尝试:

一是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与校园实践活动、文化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学术兴趣类社团活动等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团委和学院团委组织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社团文化节、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并积极参加学术类社团活动。通过系列校园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感与爱恨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二是鼓励学生充分依托团学组织和学院已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参观、走访和调研。这些基地多是与学院学科专业对口的或是革命教育基地。通过参加基地实践,促使学生走出校园,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活动,切实体会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三是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在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案例的基础上,增加专题摄影作品展、微视频征集、征文活动等。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重要时间节点,增加摄影作品展、微视频征集和征文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利用随拍、随记的方式了解社会和生活,增加学习“概论”课内容的兴趣。

四是充分利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收官的契机,开展专题摄影作品展、微视频征集、征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见证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家乡或某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经历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并收获成功的启示和经验等。第一是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以“我的家、我的家族或者我的家乡这40多年的变化”为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如通过比较家庭几代人在生活条件、居住条件、出行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或者是比较家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侧面见证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任课教师将学生提交的报告进行总评,最终评选出各级奖项。第二是举办摄影图片展。鼓励学生通过镜头下家乡在城市风貌和农村村容、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和仍然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在实践中的演变和发展,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学生使用相机、手机等进行拍摄,形成一系列展示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图片,或者以独具一格的视角记录家乡某个方面建设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第三是举办微视频征集活动。鼓励学生以故事片、纪实片、公益宣传片、动画片等形式记录家乡和社会的变迁。第四是以“我家(家乡)这些年”为主题,以小角度切入,从希望的田野、乡村蝶变、我的高考、出行之便、乔迁之喜、丰衣足食、多彩生活、生活保障、我家的创业、我家的精彩人生等方面,讲述普通家庭在这些年发生的可喜变化,体现老百姓越来越充盈的幸福感,使学生切实体会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是课程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具有内在规律性和客观必然性,也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挑战。对于“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不断加强理论层面的研究,从理论高度去认识和指导实践,还要求要不断结合发展着的实践,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达到创新的目的,使“概论”课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达到课堂和课外的有机衔接,切实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发挥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其爱国情怀,并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概论辩论家乡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34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8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6
我的家乡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英语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 06:05:32
夸夸我的家乡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