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少儿处在一个不断获取新认知的过程,他们对外在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通过接受正规的教育,也是促进他们增长知识的渠道。但是,通过专门讲解和灌输的教学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会打压少儿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带动少儿的学习动力。少儿本身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少儿的关注点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授课。在美术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少儿的兴趣,让少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提升少儿美术的学习效果。本文基于少儿美术教学中渗透故事情境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 一)提升认知,促进人格发展
根据很多教学方式的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的教学发展为核心的,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实施教学,尤其是在教学中无法将少儿的心理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放在一起,导致少儿的独立见解、健康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以让少儿看到灵动的课堂气氛,让少儿感受到美术的可爱,提升他们对美术的向往,也拓展他们的认知。并且,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少儿的想象力,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
传统的少儿美术教学模式,不少教师自身难以将少儿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采取灌输的形式,而针对少儿而言,他们在课堂的几十分钟内难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无形中打压了少儿的学习兴趣。而通过结合实际的故事,可以让少儿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让课堂形式更加完美,促进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格外重视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解,并且在教学中尽力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启发。但是,有一点需要教师注意,就是让学生所学的任何学科都是为生活服务的,都要与生活有必然的关系。为此,在创设情境中,教师要为少儿创设生活化的故事情境,让少儿的兴趣大增,拓展少儿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少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体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还可以给少儿讲述一定的生活故事,让少儿进行联想之后再进行美术的创作。如此,通过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加强少儿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还可以促进少儿对美术的创作热情,将他们的情感也激发出来。
在很多的教学模式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深远的,需要引起教师的教学关注。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有时候单独依靠教师的口头传授与讲解会降低少儿的学习兴趣,或者难以调动少儿的想象力。这时候,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为少儿提供一定的形象化知识展示,让少儿的多方面的神经受到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向往心理,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热情。例如,在让幼儿画“七星瓢虫”时,我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展现了七星瓢虫的形象,并给他们讲述了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惯的故事,让少儿的注意力保持了集中。当少儿观看了视频和听了故事后,我询问少儿:“你们现在知道七星瓢虫长什么样了吗?你们能将它画出来吗?”听了我的问话,少儿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开始画起来。这个环节,一旦部分少儿有绘画困难,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如此,通过具体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不仅让满足了少儿视觉和听觉的期待,还带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急于展现自身美术能力的动力,提升了美术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少儿通过学习美术,对他们的长期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但是,少儿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关系到少儿美术的兴趣大小。结合少儿爱玩和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想出更好的教学形式,调动少儿的美术动力。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情境教学形式,不仅满足了少儿的美术学习心理,还让少儿的美术情操提升,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