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天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 安徽蚌埠 233000)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割断历史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从古至今都要及时总结,好好保护这段历史,这是我们的财富。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在发动的各种运动中,都实际运用了中国智慧和精神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比如,在农民运动时期,由于农民所处的环境影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个时候要让中国农民去接受新鲜的外来事物是很难的。于是,毛泽东就利用了农民的这一心理,将“洋财东”这个词替换为“帝国主义”,由于宣传词语的变化成功的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燃起农民的爱国热血。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那一定是中国化的现代化。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概念跟你们不同,我们需要的是“小康之家”。现在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是很低的,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小康。从此以后,“小康社会”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邓小平的讲话和实际建设中。到了党的十二大,“小康”就作为党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下来。而根据传统思想中的人本思想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也成为了其行动过程中的根本。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植根于中国特色,跟得上时代步伐,始终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
在此之后,依法治国的思想被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而且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里的“德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融合,形成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德治”我们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大众的心中建立起的行为准则,通过这个行为准则让大众明白道德的界限;另一方面是指对待他人,我们要劝导向善,宽以待人,树立榜样力量,让他人自觉为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中新的内容,而且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进程。江泽民同志强调过,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时代的要求下,结合着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吸引广大人民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的深入实践,并且得到了积极响应。也让我们知道了,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要运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发挥好道德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在几届领导人优秀的示范带头作用下,胡锦涛同志也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提出了“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传播。“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历朝历代的君主和百姓都在不懈追求,并且通过对大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社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说,古代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当代中国则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从人与人的角度来说,古代有“以和为贵”的思想概念,当代中国则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家与国家的角度来说,古代有“协和万邦”的说法,当代中国则提倡“和谐世界”的概念。当然,胡锦涛同志不仅对“和谐”思想有所发扬,还结合了社会发展的实际为人民大众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仁爱”等中华民族优秀美德。这些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他的这些举动,使社会风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人民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是非判断,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大众得到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行动指南。
至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从十八大以来就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十八大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要实现国家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认为,要想实现国家的文化自信,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领导制度。抛弃了传统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了文化自信,就会使人民群众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当前社会中,继承和发扬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繁荣富强,国家的民主昌盛都会起到非常大的指引作用。要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中国必然是最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在治理国家时也是如此,中国是有着独特国情的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才是最适合我们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