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20-12-08 20:52:18邵名菊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民办高校思政

邵名菊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一、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紧迫性

(一)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阵地中转移,即教育途径网络化

教育部颁布的四十三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专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第6 条为网络思政教育,我将其总结为使用新媒体技术,使应用信息技术与思政工作的相互高度融合,积极传播网络思政教育的先进文化,使学生增强网络素养的提高,争当校园好网民,弘扬爱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增强和学生在网上互动和沟通交流,使用网络化的媒体时代技术引导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心理咨询等。使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充分说明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主要是使用新媒体技术,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工作范围、教育方法手段和方式进行延续扩展,是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民办高校仍然较多的采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偏单一,学生思想觉悟有待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匮乏,对于推广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紧迫性,迫切需要专门负责思政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通过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汲取能量,主动担当起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使用微博、微信、官微和手机版APP 等平台再结合民办大学生特点,将思政教育工作通过网络利用微党课、党史动画、红色视频故事等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有大幅度增强,让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快速的思想引领。

(二)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阵地中转移,即沟通教育创新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包含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不但能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活动的正确疏导,还能线下进行的教育引导、解答答疑等,根据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重点、目的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络思想引领、网络心理疏导、网络就业服务、网络素质培养几个部分。思政教育要求工作者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上要有深入了解并不断完善,借助于网络,工作者通过对学生情况当日发布相关的微信、微博等正能量能更方便地了解学生想了解的内容和热点内容,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就更能有所侧重,融入新知识,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不可忽视的是,高效、便利的沟通方式,加剧了人际之间的关系冷漠和学生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排斥,因此,只有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与工作者的在线下关怀相结合,让学生将其作为生活的态度和精神追求,构建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学会用热情与温暖待人待己,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大大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帮助其积极建立团结友善的社会心态,去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基本义务,并及时准确的给出评价和赞扬。

(三)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转移,即教育内容多元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向大学生进行线上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针对网上有不同理解和误解的新闻内容进行线下探讨和深入解读,坚持用较好的科学世界观,占领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在主流与多元化之间处理好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对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问题

新媒体信息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它传播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正能量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了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为主要标志的全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传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也随之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给采用原有方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坚持辩证分析和科学对待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安全、自由与秩序、开放与自主、继承与创新、管理与服务、网上与网下、国内与国际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将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上充分发挥到极致。在2018 年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出现使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理念和信仰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众多信息全部汇集在新媒体网络世界,使得信息的传播与接收趋向于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网络文化交往和认识,开阔眼界,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互识。但另一方面,一些信息传播者,在互联网上散播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信息,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由于在校学生人生阅历有限,难免会受到影响,迷失方向,造成不良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预想不到的影响。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问题

大数据媒体新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的便利,但是信息传播的零门槛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了动摇。

1.隔屏关怀和远程教育缺少了思想碰撞过程和教育过程中的温度,很难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

2.在思政教育工作者指导下筛选出来的信息等内容受到质疑、排挤。新时代时期的大学生更渴望在互联网中得到海量的信息,自主选择,也想希望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表达真实内心的想法,张扬个性思想。“自我”的想法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不能给予的,也不能去实现,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受到冲击,如何能够保持先进性的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选择。

(三)教育工作者对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怎样主动融合的问题

在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掌握比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系统培训和坚持不断学习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但在新媒体传播的出现,大学生在互联网中获取知识,了解的社会动态,加之部分的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新媒体意识淡薄,缺乏对新事物的主动性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停留在宣读、谈话等等传统模式中,由于习惯性的简单、乏味的理论说教,而且在谈话时所讲的内容与学生所见所闻严重脱节,不能使学生充分的自我反省和情感共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受挫,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者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强化学习新媒体网络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与时俱进的新方法,始终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新技术、新思想为我所用,达到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思政工作落实到实处等,才能成为合格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

三、建设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增强网络教育意识

为了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育内容上保证不缩水、不变质的前提下,拓宽思路、加强使用新媒体网络教育、用心对学生喜爱的交流模式进一步的了解,推广新媒体思想政治建设知识。比如,举办集中授课学习,在此基础上把新媒体网络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开展,结合到各项学生教育工作中,达到教育目标。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增强网络思政教育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构建多种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等网络资源,建立新媒体思想教育专栏,发布思想教育信息,允许学生发贴,反馈相应信息等。设置新媒体思想政治的课程、案例、文献等多个模块去学习,供师生学习、查阅。在特殊的活动日使用网上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通过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平台和线下关怀,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讲出心声,实现了真正意义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

(二)多维度把握学生思想,点面结合学习教育

日常生活中通过使用如QQ、微博、微信、公众号、一些小程序、人人网等交流信息平台的诸多信息分享已成为学生表达想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加强自身政治敏锐性和职业敏感性,从言语中看出学生深层次的想法,从而帮助他们共同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教育工作者采用线下定期统一授课,在思想政治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点、线、面相结合,总结时发现的学生问题,加强典型案例的宣讲,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以此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依托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新媒体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深刻受到影响,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这个载体对大学生有效的开展行之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平等互助”的意识,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转变为师生平等沟通交流的角色,主动“潜入静观”学生QQ 群、微信群,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关注他们的获得感和情感体验,参与他们之间讨论的话题,及时引导正确的网络舆情。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使用新媒体网络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急学生之所需”通过网络新媒体将校园事务,包括通知、活动统筹安排、校园网新闻媒体信息可以及时发送到每个学生手中;其次,思政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输到学生头脑中。

(四)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网络安全监管

当今,网络世界的多元化导致网络信的息良莠不齐,在网络上有相当大一部分不良信息正在侵蚀着一些思想认识不健全、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民办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多加倡导、鼓励学生积极健康的使用网络,抵制低俗无聊的网络行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共建安全文明网络世界,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相关网站以红色、正面的信息占领网络至高点,传递正能量,加强学生们的红色基底,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民办高校思政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