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以临汾市F 学校为例

2020-12-08 19:48王梦寒张旭如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礼仪培训素养

王梦寒 张旭如

1.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当今社会,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重要,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礼仪不仅是个人文明修养的体现,更是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礼多人不怪,礼仪是我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对于教师而言,礼仪是一名教师师德师风的展现,同时也是一种隐性而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亲切和蔼、得体大方的外在形象。

一、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问题提出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带动文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场所。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知识和经济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在教师的师德修养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发现当前F 学校教师礼仪的整体状况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一些中小学教师为了自身的“教学评估”而忘记了教育最初的本质,重智育轻德育成为竞相追逐的目标。中小学教师职业礼仪修养的社会性和价值性在此过程中完全被忽略。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扎根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能够正规化、系统化地开设教师礼仪课程的学校实在是不多。为数不多的学校也大都是作为课外活动形式出现的,没有得到重视和多样化的运用。教师礼仪修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其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1]

二、中小学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

(一)不讲普通话,善用方言

通过调查发现,F 学校的教师普遍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课堂教学,普通话的使用率很低。F 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80%的教师都是本地人,他们习惯了日常用方言交流。作为外来的实习教师,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在每周的例会上,由于语言的不适应导致他们仿佛在听天书,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不知所云,甚至会因为方言导致一些笑话和误解。实习教师曾把这种现象反映给校长,校长说:“平常你们多听听,没事儿也学一学,慢慢地就能够听懂了。”校长并没有把“老师不讲普通话”当回事儿。

(二)校园中的言行举止不得体

F 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下午五点准时开教学例会,在实习中通过观察发现: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有20%的教师是缺席的;在下午的例会上总有60%的老师交头接耳、与人聊天。不文明、不爱护会议室的公共环境,离开的时候座位上留下一堆弃物。

为了学生的安全起见,该校每天课间都会安排教师在学生活动区域值班,值班的时候有一些老师只顾低头玩手机,并没有真正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反之“玩手机”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消极的影响。

(三)对学生缺乏关心和尊重

通过调查发现,F 学校70%的教师以语言或体罚的形式惩罚过学生,学生们“怕”老师实质上就是害怕老师“打”他们。

六二班的一个学生说:“我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上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打人嘞,我遇到难题宁可不会也不敢去问他。反正我小学快毕业了,到初中再学吧。”

除了这些,还有的教师习惯性迟到,上课铃响了才缓缓地从宿舍出门;有的教师经常找实习教师换课、替课,早退或随意拖堂。教师不尊重学生,反映出教师礼仪素养的缺失。

(四)缺乏传授礼仪素养的认知

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教师礼仪的内涵、内容、重要性、价值等并不理解,缺乏向学生传授礼仪素养的意识。他们对礼仪并没有准确的认识,认为“礼仪”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不得不”做的一些事和活动。换言之,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在传授礼仪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少数的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主动讲到礼仪的相关知识,言传身教地帮助学生学习。

有一位老师说:“现代社会很重视个人的形象,尤其是教师。如果教师邋邋遢遢的,学生打心眼里就看不上你。所以,教师一定要打扮得漂亮得体。”

这位教师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但是忽视了教师礼仪的道德内涵和文化素质,简单地认为外在美就是教师礼仪。

三、对中小学教师礼仪素养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F 学校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不是特殊但却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在这所学校中,90%的乡村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他们的成长受到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在礼仪素养上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如下:

(一)教师对礼仪素养知识的匮乏

尽管有些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能够按照礼仪规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但是从个人意愿和意识上来说,他们并不明确这实质上是在践行教师礼仪的内涵。大多数教师认为礼仪就是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穿着精美华丽就好,并不了解礼仪其实是一种行为规范;有的教师对礼仪到底是什么还存在困惑,根本不了解其深层内涵;有的教师觉得礼仪是虚的,教好书最有用,没有意识到教师“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会刻意注意一下,其他场合比较随意,表里不一。以上这些对教师礼仪的不全面甚至错误性的认识导致教师部分礼仪行为的缺失,影响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教书育人主要通过语言方式来实现,说话应该是教师的强项。普通话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师生之间使用普通话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F 学校的教师习惯了用方言进行教学和沟通,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F 学校的学生在地缘上是亲近的,对于教师的方言教学不会听不懂、产生误解。但是,普通话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是必要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功不可没。从长远来看,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媒介,学生的生活圈和学习范围逐渐会变大,不熟练使用普通话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当前中小学教师中,除了少数接受过专业礼仪培训外,大部分教师都不能准确说出教师礼仪素养的涵义和内容,在他们的认知中,教师礼仪素养就是注重外在的形象、不说脏话、不体罚学生、与学生说话态度温和等。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的内容,他们没有根据学生的期待和社会的要求践行教师礼仪素养的要求。

教师礼仪修养是教师语言、表情、体态、衣饰等整体形象的体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使仪容仪表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还要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热情和耐心等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信服,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师的基本实践活动就是教书育人。

教师不凡的谈吐、得体的仪表、优美的姿态、亲切的笑容、有爱的目光,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人际吸引力。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礼仪素养方面的知识。教师传授礼仪素养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美育发展的过程。

(二)专业化的教师礼仪素养培训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学校的礼仪培训都是以讲座或公开课的形式展开,主要讲述教师的仪表、仪态、仪容礼仪。关于礼仪其他方面的内容捎带而过,并且培训形式过于单一,播放相关的视频文件,发放礼仪培训的文本资料,或者去别的学校和单位听讲座,看视频等。

再者,目前对于教师礼仪缺乏一定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通常情况下,教师礼仪的培训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有培训的形式但没有培训的实质内容,学习完就抛到脑后,仿佛完成了这项任务就没事儿了。这样一来,“走过场”的礼仪培训并没有对教师起到任何作用和价值。因此,没有把教师礼仪纳入教师成绩的评估的标准当中,是教师不重视礼仪素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数教师认为良好的教师礼仪形象是教龄和岁月的沉淀以及环境的熏陶得来的,弱化了教师自身针对礼仪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培训在教师职业礼仪修养的养成的作用。抱着如此的心态,自然不能有效的提升其职业礼仪修养,存在一系列问题也变成了必然的了。[2]

(三)师范学校对礼仪教育的不重视

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德修养和文明的礼仪规范。得体的衣着打扮、文雅的语言、文明的举止、和蔼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让学生愿意亲近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教诲。教师要想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往往要从教师平时的行为举止中形成文明健康的价值判断。教师礼仪规范能够为师范生塑造职业形象奠定基础,为他们进入教师行列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3]

当前师范学校将成绩作为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在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中缺乏师德和礼仪能力训练的课程,开设的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实践教学课时少、效果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够考查学生的礼仪素养。

(四)独特的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助长了人们的功利意识,导致快节奏和利益至上的心理,许多传统礼仪和观念被颠覆。社会上出现的不道德、不文明的失礼现象给一部分教师带来恶劣的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感降低。在现实的物质利益面前,教师福利待遇的确比有些行业要低,教师思想上产生动摇,见异思迁,对教学的投入减少,更不要说礼仪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了,他们更是无暇顾及。

城镇化的发展使原有的乡土社会熟络的邻里关系被瓦解,人们的居住环境相对封闭,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化,传统的礼仪交往被遗落。

四、提高教师礼仪素养的路径

(一)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教师要树立教育改革的新观念,认识到自身礼仪对学生的价值。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范和魅力。

“如果你问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话,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他长得不一定漂亮,衣着整洁不而娇艳;说话温文尔雅而不粗俗;举止大方而不装腔作势;态度和蔼可亲而不令人望而生畏。”[4]

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好老师形象的期待包括各个方面,既有衣着方面,也有言谈举止、性格气质方面。这些要求看似不高,但是不经过自觉修养很难做到的。

教学是一项道德的事业。因为,教学就其本身而言,是人类的一项善举,是道德的。有了它,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发展;有了它,人类文明才得以保存、积累和丰富。一句话,有了它,人类的未来才充满着光明,充满着希望”。[5]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身体力行,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改变。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礼仪素养、师德、人格魅力对于教学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和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学习和模仿练习,形成自己的形象,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学校加强教师礼仪培训,注重礼仪实践

通过必要的培训,能够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于礼仪素养的认知和了解,还能够让教师深入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着装、语言和行为方面的规范。经过简单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推广到全校园、每个课堂,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礼仪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礼仪素养就会真正得到提高。[6]

教师礼仪培训有利于学生把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和习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出高尚的人格修养。

(三)师范学校加强对师范生教师礼仪教育的培养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是有魅力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是值得尊敬的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既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涉及教师礼仪的问题。毋庸置疑,一个富有魅力的教师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关注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还应关注自身外在形象的塑造。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和敬爱,所以礼仪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礼仪教育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如何培养师范生良好的礼仪素养、如何加强高师生的礼仪教育,成为高师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师范院校应适当加强对教师培养方面的课程改革,以必修课、选修课或者慕课等多样且灵活的形式增加教师礼仪的课时。在学科教学中,用录像设备录下“学生”或“教师”的教态、言行等,通过回放找到不足之处并改正;在思想政治学习、团委活动中渗透教师礼仪素养的教育内容以及邀请专家开讲座等形式,开展礼仪教育。

(四)国家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礼仪素养的考查和评定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环节,初试部分应适当增加对教师礼仪内容的设计,以此考查准教师对教师礼仪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面试环节,也可以设置恰当的情境,明确考生仪容、举止、言行等的分值,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检验准教师的礼仪素养状况。

学校可以将提升教师礼仪素养纳入学校师德考核之中,促使教师加强对礼仪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关注课堂,将教学评价与教师课堂礼仪实施状况结合起来。对教师课堂中的礼仪情况进行评价,考察教师是否能在自身的言行举止方面做到“身正是范。”[7]

猜你喜欢
礼仪培训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