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的高腔茶灯

2020-12-08 18:33解洪兴王湘栗
寻根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腔唱词香烟

□解洪兴 王湘栗

贵州农村广为流传的花灯俗称“茶灯”,凤冈高腔茶灯在贵州北部地区以浓郁的地域特色著称。遵义地区花灯受巴蜀文化影响较大,表演形式也多渊源自川剧,其中凤冈县茶灯艺术以高腔与打击乐配合而独树一帜。笔者在对凤冈高腔茶灯传承人、群众的实地调查与访谈中注意到,凤冈高腔茶灯在沙坝村最为典型,方言色彩浓烈,民歌趣味浓厚,情感表现质朴。

凤冈高腔茶灯的艺术特点

虽然当地乡民坚信茶灯是从唐朝流传至今,“唐二”“幺妹”还被说成是李世民和他的妹妹,但茶灯应是随着明朝卫所移民来到贵州的,春节至元宵各地农村花灯是明代以来黔北地方志中“唱采茶歌”风俗的存留。就凤冈高腔茶灯的群众艺术创作氛围而言,他们有着相对独特的文化环境条件。茶灯是乡民在农耕休憩时,在田间地头娱乐,手持手巾和纸扇边唱边舞,逐渐形成的表演艺术。凤冈高腔茶灯的曲调悠扬,在周边山地萦绕的沙坝村极易形成彼此应和的场面。劳作中的乡民为了舒缓枯燥与劳累往往伴以对歌,群山激荡出悠长而美妙的回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勤劳的耕作者往往是矫健的善歌者,他们在劳动中飙起高腔,于“吼唱”中形成了音质旋律独特的“高腔”。凤冈高腔茶灯源自劳动生活,笔者曾问起具体形成年代,乡民往往报以纯朴的笑声,完全一副既无从考起又何必自寻烦恼的神情。

地处黔北的凤冈高腔茶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吸收了川剧高腔中的“帮腔”。“帮腔”即由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有力地烘托表演氛围。凤冈高腔茶灯的帮腔还有自己的特点,不仅所有参演人员都可以帮腔,高潮之处观众往往也会帮腔,正是群众性的帮腔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凤冈高腔茶灯相对广泛的传承。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当地很多村民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凤冈高腔茶灯,但因身处高腔茶灯的传播环境中,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凤冈高腔茶灯的很多唱法。

凤冈高腔茶灯是采用凤冈当地方言演唱的曲牌体音乐,唱腔变化多端,有“九板十三腔”之说。王德埙认为,“板”指戏曲板式,“腔”指有特性的唱腔。但“九板十三腔”只是当地通行的说法而已,“九”“十三”并非实数,凤冈高腔茶灯一句话里不同的字均有不同的旋律和唱腔,从现有的板式和唱腔来看,早已超过了“九”“十三”之数。

凤冈高腔茶灯运用的乐器组合也是当地特有的“凤冈吹打”。“凤冈吹打”兼有唢呐主奏锣鼓协奏与只打锣鼓的两种阵容。凤冈高腔茶灯吸收了“凤冈吹打”,却并未采用“凤冈吹打”擅长的唢呐,其形式属于高亢激越的锣鼓队。凤冈高腔茶灯锣鼓队配乐节奏以唐二、幺妹的动作为主导,锣鼓的起止、紧慢、高低必须忠实地追随演员步法。凤冈高腔茶灯的锣鼓由马锣、铜锣、钹、鼓组成,马锣是锣鼓队的指挥,锣鼓的起头、间奏、收尾都要唯马锣的马首是瞻。锣和钹则是主要乐器,常常相互呼应。锣声必须浑厚,击后要马上用手按住锣面,不让尾音发出。除连击外,锣声要求响亮,但又要有戛然而止的控制力度。钹手双手要紧扣钹中凸起部分,击打时亦不能发出尾音。鼓则主要填充锣钹间空白,以控制节奏,整个表演呈现出立体感。

凤冈高腔茶灯表演流程基本是生产生活的生动反映,主要流程为:开财门—送吉利—采茶—倒茶—贩茶—推灯—上香—表根生—扫殿。每个环节都叙述了不同的故事,表达着当地人最质朴的生活祈望。这里谨以《上香》的唱词为例: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锣鼓仙师请放下,上香娘子到宝府。

一炷真香插烛台,香烟缈缈下凡来。二炷明香插炉边,香烟缈缈透脚青。三炷宝香归天去,又有三条入海中。还有三条无去处,元宵会上受香烟。

还有闲香有插处,天地君亲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南海岸上观世音。还有闲香有插处,三元三品三观神。还有闲香有插处,孔子先师受香烟。

还有闲香有插处,五谷先师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文武二魁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七曲文章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求财四官受香烟。

还有闲香有插处,求财四门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子童地君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东边灶王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灯头上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东边青帝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南方赤帝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西方北帝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北方黑帝受香烟。

还有闲香有插处,中央皇帝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长生土地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盖天古佛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官授插在大门前。还有闲香有插处,门神二将受香烟。还有闲香有插处,滴水郎君受香烟。

还有闲香有插处,元宵会上带五瘟。上香娘子解满愿,上香娘子要回程。

在《上香》唱词中,将各路神仙几乎都拜了一遍,祈求官运、财运、健康、丰收、升学等,生活中最朴实的愿望几乎无一遗漏。凤冈高腔茶灯传承中,虽然许多内容和环节被改变,甚至有的已经消失,但上香等传统仪式依然存留至今,应该与其生活诉求的表达密切相关。

凤冈高腔茶灯的表演场所与当地流行的傩堂戏、阳戏完全一致,会在主人家的堂屋进行表演。学者王义先生在对茶灯仪式解读上坚持“与傩堂戏、阳戏里的祭祀仪式相同”的观点。笔者虽然可以认定三者所信奉的神灵不同,但也不能不承认茶灯与傩堂戏、阳戏在仪式流程上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凤冈高腔茶灯仪式类唱词可以发现与遵义阳戏、遵义傩堂戏相近的痕迹。阳戏遵循请神—酬神—祈神—送神的表演流程,傩堂戏主要仪式是“过关”“冲寿傩”和“还愿”,前所述及凤冈高腔茶灯仪式《开财门》亦有请神、祈福等环节,从唱词“……珍珠玛瑙两边排,开路先锋到堂来。信奉神来信奉神,手提大刀到东方。……你把财门紧些把,莫放邪神入家庭。鲁班钉门三尺三,白天开起夜晚关。白天开起招财进,夜晚关起闭邪神。开路先锋参拜你,安安稳坐把财门”不难发现凤冈高腔茶灯与遵义阳戏、傩堂戏表演流程的相似之处。传统民间愿事活动中,阳戏、茶灯、傩戏经常同台演出,大多数传统艺人均会延长几个剧种腔调。凤冈高腔茶灯天然伴有傩文化的元素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凤冈高腔茶灯的传承变化

地方文化部门对高腔花灯颇为重视,遵义花灯剧团的文艺工作者曾深入农村搜集资料创作歌舞。在世的凤冈高腔茶灯传承人万友国、唐治元、唐友江,最大的已有70多岁。据他们回忆,自记事以来,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茶灯从未断过。“文革”时期,茶灯一度销声匿迹,不过之后又在城乡生活中悄然兴起。到了21世纪初,后继乏人,凤冈高腔茶灯面临失传的困境。茶灯队不得不开始削减出场演员,演出效果难以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和演出需要,茶灯表演中的一些仪式性流程也被取消。随着现代群众审美和娱乐倾向的变化,凤冈高腔茶灯唱词内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高腔茶灯表演多是由一座村寨筹办一支茶灯团队,当然也有某个庞大家族独力组织一支茶灯团队的。“灯头”是茶灯团队的核心,负责整个团队的组织管理运营,事无巨细均由他来调配。一场演出一般需要20个人,灯头必须逐一物色唐二(丑角)、幺妹(旦角)、茶头大仙,再配以12个花园姊妹和4个打击乐器伴奏。目前凤冈高腔茶灯表演人才凋落,一支团队很难凑够20人,只好减少了提花灯的人数。虽然12个花园姊妹可以视演出规模调整,但人数必须为偶数,主角唐二、幺妹和茶头大仙绝对不能缺少。

传统茶灯是男扮女装,一般选择“弱男童崽”“姣童”表演。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延续了这一传统,据当地60岁以上的群众回忆,他们在13~15岁时就开始参与茶灯表演了。改革开放以来,凤冈外出务工人员非常多,年轻人的娱乐审美现代化,凤冈高腔茶灯演员渐渐趋于固定,年龄集中在50~70岁,大部分来自原来同一个生产队。“幺妹”这一角色按传统均由男性扮演,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过女性扮演“幺妹”,年龄在12~17岁。目前凤冈青少年女性大量外出求学务工,留守城乡的越来越少,基本不再参与茶灯表演了。

传统茶灯“出灯”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夜晚,如今凤冈高腔茶灯表演不再局限于过年期间,“出灯”仪式也不一定选在晚上,重大节日活动或当地有需求时,都可以进行表演。传统凤冈高腔茶灯在“玩灯”始末要举行“开光”和“化灯”仪式。“灯头”选定演职人员后,组织大家“扎灯”,灯笼共6式12盏,每式2盏,也有只扎3式6盏的,同样每式2盏,但一般会另扎一座“排灯”。出灯前的“开光”仪式一般在春节或春节第二天举行,“灯头”请“先生”“祭灯”,焚香烧纸以祈佑平安。“开光”仪式后茶灯团队必须每晚都玩灯,茶灯忌随便触摸,演出结束后,“灯头”负责守护灯笼。“化灯”仪式一般在正月十五或十六举行,“灯头”请“先生”到场书写文书后火化,以示茶灯表演季圆满结束。茶灯团队“化灯”时要表演全套采茶歌,是整季茶灯最隆重的表演活动。茶灯团队的“开光”“化灯”仪式不能随便举行,具体时间都要提前安排。但是现在由于经费问题和表演时间不定,“开光”和“化灯”仪式已经消失了。

凤冈高腔茶灯传统唱词内容主要涉及祈福、爱情、历史故事、叙事、教育五个方面。祈福类作品有《遇寿仙主家》《十大财门》《十二颂》等,爱情故事类有《一更里来跳粉墙》《小妹摇扇》等,历史故事类有《盘灯》《说香》《十画》等,叙事类作品有《五月花》《阳雀三更》《十二月采茶调》等,教育类有《猜字歌》《五重门说字》《五更劝君》等。贵州各路花灯在唱词上大同小异,“唱灯之戏,远乡为最,情歌艳曲,曲尽形容,小家妇女随恶少奔走者时有之”,凤冈自然是“远乡”,茶灯唱词内容喜好描述男女之事。如《一更里来跳粉墙》里年轻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桥段,《小妹摇扇》中“小妹出台把扇摇,看灯君子把妹瞧”也反映了在看灯时节的男女交往行为。

目前,凤冈高腔茶灯的唱词基本以传统的“采茶”“卖茶”“倒茶”“谢茶”和“团茶”为主,表达五谷丰登、团团圆圆、财源广进等愿望,有时也有教育类主题的表演,青年男女夜诉衷肠类的爱情故事已经较少表演。为了迎合现实生活,在外出表演时,茶灯队为适应活动主题也会新编或改编唱词。虽然丰富了凤冈高腔茶灯的唱词内容,但据传承人反映,改编唱词后的茶灯表演效果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甚至还有人认为改编后的凤冈高腔茶灯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结 语

源于民间质朴生活的凤冈高腔茶灯曾是当地看灯玩灯的传统年俗,存留至今的文化面貌虽然距离传统艺术特点有较大差别,但这一娱乐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活跃,仍是在用当地最熟悉的方言和热烈愉悦的氛围表达人们最纯朴的生活愿望。凤冈高腔茶灯已被列为遵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笔者在田野调查中深切感受到,传承人的零落与唱词文字记录稀疏是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凤冈高腔茶灯研究虽然受限于资料,但其当下及将来的生存状态调查仍有待继续。如田野调查中涌现出的女性曾参与表演及其受到村民支持的材料打破了传统文献没有女性表演者的认知。同时笔者亦不无遗憾地认识到,凤冈高腔茶灯调查与研究目前过多依靠口述,时间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沙坝村作为典型调查,调查数据及意义自然有限。田野调查应该更广泛地应用于非遗保护研究工作中,不仅在调查范围与规模上有待深入,调查方法上亦应多元化。

猜你喜欢
高腔唱词香烟
唱词(外一首)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
抽“香烟”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