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辛亥革命深远影响的再探究

2020-12-08 17:29瞿伟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

文/ 瞿伟

晚清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走过2000 多年的历程,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然相当成熟,延续时间也是世界最长。但君主专制制度在历史的发展嬗变中不断走向腐化,而此时地球西端的国家却通过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相继失败又使中国人民备受耻辱和欺凌。面对民族危难,民众对封建专制极为不满。国内仁人志士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来拯救危难的民族,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伟绩

(一)打破历史发展规律,创立新制度

几千年来,中国各式各样的革命终无法避免这样的规律:封建王朝到了统治后期往往腐朽堕落、民生凋敝,引起广大下层民众的不满与愤恨,导致农民起义。农民战争胜利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新王朝沿承旧王朝已有的政治构架,没有从政治体制上有过根本性的改变,于是到了统治后期又是腐化沉沦,引发新的农民起义,旧王朝的覆灭新封建王朝的诞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中国古代社会如是轮回嬗变,长期延续。历史上也有先贤抨击专制主义集权的皇帝制,但却苦于找不到摆脱这种循环的出路。黄宗羲曾说:“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1]

较之过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摒弃了中国社会原有的制度模式,大胆学习西方的制度及文化精髓,奋力改变中国社会现状。1911 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首次采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中国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2000 多年的历史循环规律,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推向全新的历史起点。这项伟业是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兼容并包地汲吮中西文化精髓的成果。恰如茅家琦在他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局限》一文中所述:“可见,辛亥革命志士实冶东西人文主义思想精华于一炉。”[2]

(二)推动社会改良,促发思想解放

1912 年中华民国诞生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譬如男子剪辫,女子禁缠足;规定男女可同校;废除带有等级观念的称呼等。“革命总是意味着摧毁旧的权威,皇帝都可以废掉,还有什么不叮以改变的呢?革命使得许多在昔日王朝统治下根本不可能的社会变革成为可能。这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改革社会习俗成人们注目的重要焦点。”[3]405 无疑,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整个社会新风尚的形成。同时,辛亥革命既激发了民主精神的高涨,又促使民众禁锢已久的思想得以赓续解放。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大事由皇帝决定,国家命运系于皇帝一人。百姓作为“子民”,无权参与国家政治活动。而孙中山领导成立的中华民国打破了这一定律,抛弃对皇权的崇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依据人权平等的原则,通令蛋户、惰民等所滑‘贱民’,均享有共和国民的资格和权力。”[3]正是基于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在国民心中逐步树立起来,社会舆论达到空前活跃,各种群众团体、政党组织相继诞生,表达不同诉求,各种社会学说,学术流派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公开抨击旧文化。思想的阀门一下被“撞开”,思想解放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三)树立平等观念,促进人之和谐

辛亥革命树立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观念,这对中国人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进步。这种平等包含了两层意蕴。一是指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间的平等。孙中山在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时,就称自己是人民公仆,要以民为本位,将大总统视为人民的仆人。他曾以大总统名义要求所有政府官员要心系百姓、为民谋利、做人民的公仆。这正是对2000 多年来封建官僚特权思想的批判与否定,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政治遗产和伟大功绩。二是指民族间的平等。“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1902 年首次提出,而切实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明确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为新中国成立后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有效思想溯源。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其一,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鼻祖”。“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了现代政党的领导、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同时它还提出了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的革命目标”。[4]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旧三民主义到民主、民权、民生的新三民主义无不是亘古未有的创举。辛亥革命作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在政治形态上,体现了由皇权政治向政党政治的转变;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了由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在政治目标上,体现了由改朝换代向建立民族民主国家的转变。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进程的发端。

其二,中国近代政治进步和国民政治意识觉醒的“分水岭”。“毫不夸张的说,辛亥革命为20 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5]既达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它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为后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辛亥革命为分界点,中国政治的发展出现了不同局面,促使近代中国政治的进步和国民政治意识的觉醒。

其三,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分水岭”。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社会。这种社会发展缓慢,生产方式简单,行为方式受封建礼仪制约,男子是整个社会权利的核心。而辛亥革命后,生产方式工业化、生活方式多样、社会结构复杂、人们的视野开阔。社会进步明显,各种社会运动犹如雨后春笋,整个社会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生活发生转变。

辛亥革命在传播新思想、推翻旧体制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不能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没有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三、辛亥革命的时下启迪

首先,“祖国统一武之绳”。孙中山曾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两岸同胞本是同根生,均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完成祖国统一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史实,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当前,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同胞及全体中国人都应厉行孙中山振兴中华及中国应该统一的伟愿,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站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进一步促进民族大团结、实现祖国大统一。

其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能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没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而今回顾此段历史,就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好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针。现阶段,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严重损毁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违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要始终如一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葆执政本色。

再次,“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弘扬孙中山勇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斗争精神,奋力实现共同富裕。孙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付出了毕生精力,虽未能最终取得成功,但他一生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和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意志是所有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正在为建设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来自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阻力。为此,要一以贯之地继承与发扬孙中山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铿锵有力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尽早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