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安塘中心小学,江西 吉安 343136)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设计了一些课堂问题来激起幼儿的语言能力等。但是从长期来看,教学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一直存在,会对语言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接连阻碍幼儿语言思维的提升。所以,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反思,应该通过一些新的有效措施真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现在仍有部分教师保持守旧观念,进行的幼儿语言活动往往只与主题挂钩,而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教学的不同性,因为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幼儿能够自己表达出来,而不是听懂就可以。所以,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知识,还要教会幼儿应用这些知识。而现代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幼儿缺乏语言应用的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
教师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直接影响了幼儿语言学习的效率。现在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看图说话,讲故事等,这种教学方式本身没有存在任何问题,只是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对幼儿的语言要求。幼儿时期,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很大地拓展,对于不是很直观的事物不容易理解,在幼儿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教师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就与幼儿的心理相悖,幼儿容易出现厌恶、抵触的心理。所以,教师如果不能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在语言教学中,这样的学生不难见到:他们性格不够外向,与人交往时较腼腆,课堂上也不主动,这种幼儿比较自闭或者不自信,造成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干扰。然而,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难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进而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效果。除此以外,尽管选择了有趣的内容,也要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的应用,尤其是对于比较沉默的幼儿。
教师是幼儿的引导师,教师自身首先要重视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教学。教师要明白语言能力的提升是通过幼儿自己“说”出来的,而不只是向幼儿灌输多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当代许多教师仍然缺乏的意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发声”,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虽是沟通的基础,但并非人类天生的能力,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不紧绷的课堂,能够让幼儿畅所欲言,不受课堂的限制,能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教师不能只注重自身讲课,而忽略了幼儿才是语言的支配者这个问题。只有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其次,就该注重语言环境的质量,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对幼儿学习语言词汇有所帮助,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适当纠错。最后,要创造一个真切的语言环境,要符合真实逻辑,切合幼儿实际,这样有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
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考虑用多种语言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表演活动来增强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或者进行一些亲子户外活动,还能邀请幼儿的家长参加,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幼儿比较迫切地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还能增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幼儿的语言基础也存在着差异。针对语言基础不同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不同的引导与教学。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出一套比较容易理解的逻辑教学方法,有条理地引导他们去掌握语言的技巧。还有对于那种腼腆或者不自信的幼儿,教师应当多引导鼓励他们,并时不时进行表扬,将和善的一面展现在他们面前,这样,他们更容易有自信地说话,表达。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多进行反思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找出更符合现代教学的新方式方法。而且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教师与家长都要有耐心,多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要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教师和家长的不断努力,相信幼儿的语言能力将会逐步提升,为以后的语言学习做一个良好坚实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