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涛, 高 振, 张 帅, 张 爽
(1.东华理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 江西 南昌 330013;2.通化市通化县人民政府 吉林 通化 134001;3.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4.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根据当前现代化发展建设与城乡关系变化的发展要求,对乡村振兴与发展进行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面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和新要求。
2018年9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阶段性谋划。随着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破除体制障碍,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以来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成为“双创”战略的“新动能”,“归雁经济”逐渐形成[2]。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契机,引导返乡青壮年农民工从事农业创业及技能提升,是乡村振兴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
随着2015年李克强总理将“双创”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落实,全国共有242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其中以具有5~8年打工经历的“70后”及“80后”为主,成功创办企业26.07万家[4]。2016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扩大就业创业”;2016年3月,国家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及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指出,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积极探索乡村改革新路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途径。2018年1月,根据乡村环境发展新特点,应对乡村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优化解决突出问题,国家人社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为推进农民的增收及农村的全面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资料统计显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2016年我国城市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达到7.92亿,同比增长了2.65%,全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35%,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5]。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直接影响农业相关产业及产品需求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无公害规模种植经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品质升级是适应于城市化发展及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的本质需求,开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态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具有农业背景的高素质返乡青壮年带来了创业机遇。
截至到2015年底,据相关部门统计,农民工创业注册中有147.9万家农村合作社,40多万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由返乡农民工创办的比例为70%[6]。2018年9月,第十届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宁夏举办,“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及“一乡一品”将成为未来城市化进程中保障性需求农业发展的主题。围绕城市化发展新变化,满足城市化发展需求及实现农业功能“自求平衡,保障供应”为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2016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30岁所占比例为34.7%,31~40岁所占比例为22.8%,青壮年农民工已经成为这部分群体中的主要力量[7-8]。正是由于这部分被称为“新生代”的群体有着对新事物及新形势的适应性,以网络技术等科技创新技术迅猛发展为契机,为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撑。2017年资料统计,我国农民工数量为2.8亿,各类返乡农民工数量达到700万,约占农民工总量的2.5%,其中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约占返乡人数的10%,在这部分群体中有80%的创业项目为新型产业模式,运用现代科技及网络应用技术占达54%[9]。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发展,智能手机等网络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电子商务等网络消费增速均在20%以上,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网络支付交易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2018年4月,在江苏镇江举办的中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上,“互联网+现代农业”这种新业态模式再次被提及,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等现代化新理念逐渐升级[10]。随着国家推进农民工返乡相关政策与环境的优化落实,通过在特色种植、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等领域开展返乡青壮年农民工自主创业与相关企业项目有效对接及深度合作将为发展农业农村新业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提供新途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和社会也敏锐地注意到农民工的返乡动向,并频繁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文件,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11]。一方面,由于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受到资金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在创业思路与视野等层面开阔度相对不够,这就需要针对创业群体进行较为细致地调研分析,建立相对完善的精准帮扶机制,激发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激情。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人才、技术、资金成为地区之间竞争的关键要素[12]。资本缺乏及人才流失已经是乡镇与城市不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时,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的成功与个人能力、完备的外部支撑条件及有利的市场环境等要素是密切相关的,诸多因素最佳耦合是成功创业的必要条件[13]。目前,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概率整体相对偏低,创业的失败直接导致经济受损和事业受挫[14]。因此,对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应给予高度重视,建立风险防控预警及保障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返乡创业的青壮年农民工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15]。现实中由于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匹配、青壮年农民工自身的知识、资金储备及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青壮年农民工创业面临诸多困境[16]。首先,由于返乡青壮年农民工缺少相应的科学创业理论作为支持,获取最新信息资源的有效渠道有限,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投资过于盲目,导致创业的总体成功率较低[17]。其次,区域资源分散,创业政策知晓度及覆盖面偏低,且靶向性偏弱,相关创业政策支撑等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18-19],严重影响了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效果。此外,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创业融资难以得到保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也是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面临的重要现实困境[20]。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建立专项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等多方力量及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是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机制提升精准帮扶机制的有效性,政府在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平衡以政策倾斜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运行机制,将资源配置最大化趋向于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提升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各项帮扶政策与返乡创业实体的实际情况所对应,实施“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对接机制,强化方案引领,完善推进机制创新,针对不同实际问题制定中长期精细帮扶计划,把帮扶办法落实到具体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中。同时,坚持“两个瞄准”,实行精准识别帮扶机制。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瞄准确定帮扶对象及制约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发展中的问题,科学合理地推动精准帮扶机制的高效运行。
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21]。建立城乡统筹联动协调发展机制是有效促进青壮年农民工返乡进行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统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推进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使得返乡青壮年农民工获得更多的创业支持,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增强[22]。一方面,在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实施创业过程中统筹协调,引导农业创业领域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及标准化拓展,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农民工返乡创业资源与城市资源相融合,形成协调互助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提高返乡创业青壮年农民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由于返乡进行创业的青壮年农民工大多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对城市市场需求变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掌握了较强的技术理念,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环境基础结合城市发展现实需求制定相应规划进行专业评估,为城市的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及时补给,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有效运转。
在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及预警体系,提高风险保障能力。增强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意识,构建创业风险预警体系及风险防控监测机制是有效应对返乡青壮年农民工抵御创业风险的根本途径[23]。在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创业风险主要包括行业风险、市场风险及行政风险等[24]。创业风险评估、创业风险管理以及创业风险扶持是应对多种风险进行防控预警及保障机制中的核心内容。行业风险主要是由于创业资金规模及不定的非人为因素所导致,在应对过程中要通过风险评估后建立由依托型创业模式向自主型创业模式的过渡机制进行初期运转帮扶,同时在创业运营中要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应对非可控因素危机的发生。市场风险多是由瞬息万变的市场多因素环境所导致,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对市场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产品定位、运营管理等操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建立合作性风险共担机制是创业风险管理化解风险的重要途径。行政风险主要体现在创业扶持政策的多变性等因素,通过完善创业政策程序化及创业帮扶全程化实现风险扶持机制的有效调控。
2016年7月,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鼓励农民工参加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的管理素养和组织能力。2017年1月,农业部出台的“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发展规划中指出,截至到2016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为1 272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55%,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要高于2 000万人”。职业农民培育已经纳入“十三五”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外出青壮年农民工返乡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时势发展最佳的选择,也是加快我国进入现代农业新时期步伐的根本途径[25]。一方面,要以“雨露计划”为依托,创新改革培育机制,统筹利用各类公益性培训资源,充分利用高等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及互联网远程教育,分阶段组织集中培训、实训学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等培育模式,增强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能力,帮助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乡村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以地方政府为导向,社会资金提供帮扶,鼓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创业培训工作中,对青壮年农民工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回访扶持提供技术指导,提高青壮年农民的创业技能本领,营造农民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26-27]。
2017年1月,为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意见精神,农业部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常态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日益升级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农业有效供给不协调问题的有效手段[28],通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升级农业化发展及产业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实施创业产业引导的重要思路。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市场准入、创业园区、创业培训、社会保障、财政支持、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新型的经营主体。因此,深度挖掘农业的衍生功能,引导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及乡村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地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基于区域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创业服务是在创业发展中需求外部支持,减少创业风险,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创业激励主要包括内部及外部因素的激励策略,是在创业过程中利用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来反映创业主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相互发生作用的一种运行对策[2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通过“绿色通道”等模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因此,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是提升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质量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及返乡青壮年农民工自身特点,建立“323”服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工作模式,即把握“主动引导、青壮年为本、贴心服务”三大理念;打造实体孵化型、科技创新型两大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搭建创业孵化、人才汇聚、资源对接三大平台,全方位多角度为多种类型的创业项目提供服务[30]。另一方面,要建立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创业激励体系,通过以乡村振兴作为信贷政策结构性调整方向,形成“政府+银行+保险”“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减税降费”等多样化“三农”创业激励服务体系,制定创业致富“领头雁”奖励制度,吸引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要形成以党委领导、社会协同、法治保障为主体的“创业培训补贴”“经营场地补贴”“创业专项服务补贴”三维度激励模式,落实激励体系建设,支持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