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网络冲击下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

2020-12-08 15:18:34王凤娇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王凤娇

(通辽市图书馆,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引言

在21 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以往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根据当前地时代现状进行了新的改革与创新。

一、图书资料管理研究背景

新时期,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图书资料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满意度,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迅速提高的背景下,阅读资料的有效应用和效果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满意度。图书资料管理必须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运用图书资料管理的日常流程,改革和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确保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这种背景下,读者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如何改革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是每个图书馆的第一支军队必须注意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二、在网络冲击下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实施策略

(一)构建智能化的服务体系

大数据图书馆的建立,就是为了促进图书资料管理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质量高的、细致的服务。大数据时代融入到图书馆资料管理中,首先应该对读者的读书兴趣与需要进行分析,借助大数据提升智能化的服务水平,得到读者的喜好信息,依据读者的兴趣爱好推送相关的内容,让读者进行选择。读者自身可以构建自身的“私人读书库”,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纳入其中,收藏起来,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让读者享受阅读的过程。图书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服务模式更加主动,服务质量更高,读者更愿意进行资料的收集。

(二)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重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者应该加强重视、提升认识,加大对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投入,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确保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展开。为此,要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力度,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明确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需要为不同的读者人群提供服务,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所以运行系统十分复杂,包括采购、打印、检索、信息传输、数据共享、系统维护等多个部分。为了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并使每一个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收集、检索系统,使各类数据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此外,要加强图书馆的顶层设计,不仅要丰富图书馆内的藏书,还要加强技术、设备的投入。例如,某市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了24 小时信用智能借阅服务机,该服务机采取自助服务的模式,读者可以通过“刷脸”、扫码等方式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此外,许多国家图书馆也开始启动人工智能借阅服务,各个地区的图书馆也可以引进智能系统,使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增加文献检索途径

在传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文献检索方法比较简单,即利用搜索引擎在图书馆的总数据库中搜索文献,通常在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搜索,缺乏详细的分类。由于人们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我们需要处理信息的文本格式,以确保信息能够适应不同的设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以不同的方式阅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增加文献检索方式,建立统一的知识检索平台,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结合个性化服务模式,充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获取不同形式的材料,当读者需要搜索文档时,他们可以在一次搜索中搜索所需的所有信息。无需自己筛选,很大程度节省了读者的时间,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与读者沟通,通过了解做出对读者的需求,帮助读者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

(四)加强信息共享

我国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都能查询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和内容,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图书信息的需求就能够被及时的满足。除此之外,目前存在的图书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也已经逐渐被网络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所取代。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使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进行图书馆网络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图书资料的具体情况,建设更加合理和方便的图书管理系统。尤其应该针对地方局域网系统加大相关的建设,可以提升数据联网共享的成果。除此之外,在进行网络平台建设的时候,也应该让更多的人进行管理和参与,从而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图书管理可以应用网络技术来进一步地创新,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数字信息进行管理。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完善和更新,也可以使人们能够更加及时和高效地了解到相关的文献信息,给读者提供便利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