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12-08 15:18:34张云云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张云云

(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地价管理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引言

近几年,随着可利用耕地资源的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高品质耕地资源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等数据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并且在我国土地资源的改革和调整工作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及时把握其现存问题,从而高效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一、加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意味着相关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长此以往,将限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因此,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当前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起来,解决人与地之间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管理基础。

二、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管理力度不足

当前,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买卖土地这一手段来实现。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这一现场十分普遍。这种方式虽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但在长远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无地可用的现象,不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一些地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有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办法进行补救,但这种事后补救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能弥补问题出现所带来的损失。

(二)无法妥善处理土地规划与其他各种规划之间的联系

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包括的专业和领域非常广泛,并且其中所涉及的国家政府机构和市场行业也非常多,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开展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更为积极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协调和开展各个行业之间的规划。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土地资源规划的协调方面一直以来都处在缺失的状态,这种状态极易导致我国的土地规划工作和其他规划工作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三)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失衡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在空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利用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尤其表现在农村土地建设和住房建设方面。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设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主,这就导致有些地方政府未贯彻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未做到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混杂。城市土地整体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建筑用地不够集中,盲目批地导致结构失衡。而农村闲散土地大量存在,低效利用,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三、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土地资源节约及集约化利用的加强

在当前社会,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集约化意识还有待提升。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者可以适当利用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全方位地保护现有的农业耕地,保证耕地资源可以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还可以防止耕地资源被损坏,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要全面维持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并且在开展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地分析现有土地资源的拥有状况,及时寻找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以此为基础来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

(二)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平

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要想提升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平,就应该引进信息化技术系统,打造“互联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土地管理部门可引进卫星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测绘技术,动态监测各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共享平台,让各部门都能掌握第一手土地资源利用信息,利用科学、准确的大数据库进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以及高效合理利用。

(三)充分利用专业技术,提高农村土地管理水平

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的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情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1.建议工作人员结合土地资源管理需求,明确各项地籍信息与土地信息管理标准,明确划分不同的土地类型,构建分类体系。2.灵活应用各种专业技术,如航拍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土地资源测量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之后展开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3.利用土地数据、遥感遥测信息,形成集图、视频、文字于一体的土地资源档案,进一步规范土地资源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利用是每一位土地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土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有关政策,不断增强自身依法管地、依法用地意识,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