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山东省郓城县文化馆,山东 菏泽 250002)
当代社会中,网络技术逐渐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人们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交友、沟通。在此过程中,群文舞蹈也就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创作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势头。想要让群文舞蹈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就要从创作本身入手,将创作融入生活,将审美融入生活,从而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首先,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提高作品审美高度,利于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提高群文舞蹈作品的审美高度,可以让群众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拓宽自身的眼界,可以使其心灵在表演的过程中得以触动,感悟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群文舞蹈中蕴含的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舞蹈艺术作品而表达出来的情感,利于熏陶群众的情操,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次,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提高作品审美高度,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的群文舞蹈能够丰富参与舞蹈表演的群众的文化内涵,使其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满足。而提高群文舞蹈在创作上的审美高度,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观赏性,以极高的审美价值带给群众更美好的享受,使其性情得到良好的陶冶。如今群文舞蹈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日愈受到群众的喜爱,让群众在追求生活美,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过程中,有效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创作群文舞蹈是为了建立群众文化基础,其实群文舞蹈和专业舞蹈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因此群文舞蹈的创作首先要符合群众要求,让人们群众自愿地参与进来,以达到自娱自乐,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的目的,这才是群文舞蹈的创作理念。群文舞蹈并不是单一职业表演形式的舞蹈,一定要从思想上首先转变过来,群文舞蹈注重文化的普及,这才是目前群文舞蹈的创作理念和发展目标。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人民群众对于群文舞蹈也有一定的看法和要求,所以说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满足人们的思想要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这样才能够展现舞蹈本身的艺术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群文舞蹈是群众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自娱、自乐、自教的文化活动。群文舞蹈的前提是群众,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群众性。群文舞蹈的创作要着眼于向群众普及舞蹈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与专业舞蹈有显著区别。因此,群文舞蹈的创作要突出群众性,应根植于广泛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使群众乐于接受和参与,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首先,我们要因地制宜,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不同的群众生活。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会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而群众生活是群文舞蹈的主要生存土壤,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带给舞蹈艺术创作者不同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对不同环境中的群众生活进行全面分析,在群众中寻找舞蹈编创的灵感和素材,创作出符合当地群众审美情趣的优秀群文舞蹈作品。其次,抓住群众生活的细节。很多伟大的艺术都是从细节开始。舞蹈也不例外,群文舞蹈根植于群众生活,更应该抓住群众生活的细节,如果只是大致地描绘一个场景,或者粗略地表现一个事件,那么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艺术魅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只有抓住群众生活的细节,才能创作出贴近群众生活的新颖独特的群文舞蹈。
文艺创作和编导工作机制、艺术修养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对于群文舞蹈编导来说,要想将完美的作品创作出来,必须要加强机制创新,为群文舞蹈自身发展指明全新的发展之路。群文舞蹈工作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形式和系列的舞蹈活动进行开展,而且还要注重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和探索,所以群文舞蹈者要加强工作室和团队的构建,将自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为群文舞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群文舞蹈的创作主体是人民群众,但是在发展创作的过程中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结合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坚持自身的表演风格,以群文舞蹈的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来吸引更多的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