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辉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了应对失能风险,减轻参保者个人以及家庭因长期护理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顺势而生的。作为社会保险,其本质要求是提高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失能老人的有效寿命。
从保障对象上来看,浙江省同全国一样,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宁波市仅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且将范围缩小到四个市辖区内,如此狭窄的覆盖面,与社会保险普及式福利原则有所偏离。
在服务内容上,浙江省内试点地区护理服务按照具体的保障项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清洁照料、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与安全照料、病情观察、心理安慰、管道照护、康复照护及清洁消毒等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项目;第二类是包括生活护理项目和基本医疗护理两部分。护理类型按接受照护服务的地点大致分为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
在财务模式上,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分支,试点阶段的资费筹集主要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步进行,采用向参保人员收费的方式,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但是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保障范围缺乏统一。长期护理保险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失能人群,尤其是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其保障范围是创设该保险的重要前提。从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目前省内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且没有形成统一的保障范围。保障范围大致分为覆盖范围与受益范围两方面。浙江省实际的覆盖范围上,采取“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但各地将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进行区分,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群圈定在某一类或是几类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上,导致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服务内容有悖初衷。各试点地区在政策构想中采取以服务为主,现金为辅的供给方式,但实际上,容易受到地理位置、护理机构质量等因素的限制,多数试点地区转而选择以现金补贴的方式保障受益人群权利,缺少相应的护理服务。服务内容依据护理等级进行提供,但是目前试点地区的护理等级缺少合理的确定方法,通常将失能等级简单的与护理等级划等号,根据失能等级为受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到目前各试点地区的失能评估标准不同,导致的失能等级划分标准也不一样,容易出现同一失能程度的受益人在不同试点地区对应不同护理服务的情况。
服务输送没抓住“牛鼻子”。服务输送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实现路径,可分为输送方式和输送主体两方面。试点地区构建以居家护理为主,机构护理为辅的输送方式。但目前护理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相关的护理人员,同时没有做到分级管理,总体来说服务质量不高。在输送主体上,浙江省采取多元主体进行护理服务输送已成为主流,政府通过下放权力以及政府购买的形式引入其他服务输送主体,但目前的民间组织不占主体,服务市场不够完善。
财务模式压力失衡。任何保险在启动之初都需要大量资金,其后的发展都需要资金支持。同样的,长期护理保险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模式来保障其运作。在筹资模式方面,多数地区在试点阶段不要求个人缴费,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划转,因此筹资的压力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医疗保险基金上,个人参与感极低,压力分担不均不利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扩面。经办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特殊性,其管理与医疗保险没有划定明确的界线,无法面对人们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长期护理服务诉求不断增加的局面。
拓宽宣传渠道,调整准入口径。将群众生活的社区、村庄作为宣传网点,组织建立起宣传网络。对社区(村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确保日后宣传时能传达正确的内容。
健全筹资机制。在确定稳固的筹资渠道外,对于试点初期需要大量启动资金时,可以拓宽新的筹资渠道,例如,各地区福利彩票收入的划转、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等,以减轻财政负担和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正常运行等。在企业缴费方面,在定额保费缴费压力不大的试点阶段,可以对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用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对于逃避缴纳的企业进行正向劝导和严格监督相结合的策略。个人缴费方面,在政策上应该确定缴费最低年限,对于满足缴费最低年限的缴费人群实施增加百分比的策略,即每增加1年缴费年限在享受护理服务时可多获得1%的护理补贴的刺激缴费政策,并确定补贴上限。
建立服务供给甄别制度。科学制定护理保险甄别制度,有利于为失能群体提供精准服务。针对护理服务需求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为提升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需要提供更精准的护理服务。护理等级应与失能等级挂钩,并对服务内容进行调整。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等护理供给方,按照护理等级对不同群体提供服务。
优先解决服务输送难题。解决服务输送提速困难的问题,主要从护理人员和护理机构两方面入手。在提高护理人员素养方面,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养老护理与复建相关专业,以定点培养的方式向护理机构输送护理人才,对已经在岗的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护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对于护理机构,针对已出现的“医养融合”困境,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税收财政补贴政策,刺激鼓励适合的医疗护理机构进行转型。拓宽护理输送的渠道是提高服务输送效率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