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维”视域下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再思考

2020-12-08 14:25蒋登宇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类师资跨界

陆 丹,蒋登宇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州 522723)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幼管”)设立于2016年,是一门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和管理学的新兴学科。“跨界”(Crossover)本意为“交叉、融合”,据《辞海》记载,跨界指“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主体不变,事物属性归类变化”。由此可见,“跨界”是对在某一事物保持本质不变的基础上对其属性的再次划分和归类。跨界并不是发明,而是创新和创意,强调的是方法,比如跨产品的界、跨渠道的界、跨服务的界、跨文化的界。跨界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带来的“跨界思维”,让我们从多元的、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1]它能让我们把不相关的元素交叉组合,可提高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笔者所理解的“跨界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和看事物的方法,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固有、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跨界思维强调的是交叉、融合、开放与互通。因此,跨界思维的内涵主要有二:一是指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和研究事物和问题;二是指寻找事物和问题内在的交叉点,促进多领域知识的融合与整合。

一、幼管专业现状

在教育部公开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中,幼管专业被划分至“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中的“公共服务类”。由此可见,幼管专业仅开设在“专科”层次且指向“职业教育”的方向,首批(截至2020年5月6日)开设幼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67所(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仅有13条结果。由此可见,幼管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专业,国内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才刚起步,而目前开设此专业的职业院校也正处于对该专业的初建与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幼管专业的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专业分析兼具理论思辨与实践调研

一个新兴专业的发展首先自身要有稳定而强大的内涵,其次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即能够为社会发展而服务。刘晓军通过对幼管专业核心概念、专业定位、行业归属、职业标准的思辨,对幼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专业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以完善和深化国家健康服务体系为最终目标,既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又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制定出科学的、规范的综合性职业标准,注重“医体融合”和“体医融合”。付奎亮通过“教师版”和“普通家庭版”两版问卷调查了目前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结果显示,目前社会比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发展,超过八成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但是社会目前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而幼管专业更适合社会需要。

(二)重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构

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载体,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完备将决定能否培养出对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目前国内各职业院校对于此专业的课程设置偏向不一,也间接体现了业内相关人士对于此专业教育培养方向与社会发展走向的不同看法。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在构架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时选择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则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管专业就业岗位群设置了“人格素养课程+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则依托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职业资格证和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打造了“三证融通”课程体系;张童童通过分析对比国内34所高职医学院校幼管专业课程发现开设最多的三类课程依次为教育学基础类课程(100%)、心理学基础类课程(97.06%)和营养学类课程(85.29%)。由此可见,目前开设幼管专业的院校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师范性”。

(三)人才培养注重校企合作与创业教育

开设幼管专业的院校均会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出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订单式培训”“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等途径,[2]帮助幼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与就业。

综上所述,幼管专业目前正处于初建与探索阶段,专业内涵的分析与社会需求的调查基本完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培养的“师范性”,人才培养主要采用校企合作与鼓励创业的方式。

二、“跨界思维”对幼管专业的必要性

笔者对幼管专业的理解用三个特性简单概之:首先具有职业性,其次具有跨学科性、跨领域性。幼管专业指向专门的职业教育,而“跨界”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以上概述,以“跨界思维”再来审视幼管专业的内涵与发展十分合理与必要。

(一)跨界思维的交叉性与开放性

跨界思维具有创新性、跨领域性、交叉性与融合性,而幼管专业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方向来说,都必须兼顾“幼儿发展”与“幼儿健康管理”这两个专业内涵。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持。如何看待“幼儿发展”?这里举一个例子,社会上很多人将幼儿教师等同于“保姆”,认为幼儿教师就是来“照看”孩子,只要求老师保证孩子“饿不着、冻不着、睡得着”,那么这部分人对“幼儿发展”的认识等同于“幼儿身体发展”,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如何看待“健康管理”?它也指向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因此“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并无本质区别,是交叉与开放的。刘晓军把这两个名词归纳为“幼儿的生物学属性及社会学属性阶段性完善的过程,以及对其系统的、有效的引导、分化和干预”。[3]所以“跨界思维”对幼管专业的认识是必要的。

(二)跨界思维的融合性与互通性

跨界思维虽具有跨领域性与创新性,但它更注重领域之间的融合性与互通性,即领域之间的动态关联,因此跨界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领域间问题的逻辑关联。幼管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营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知识与技能,这体现了其跨领域性、跨学科性;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科门类的知识与技能之间必然存在着关联,而幼管专业正是通过“幼儿”这一问题将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个领域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方法有机串联与整合起来。

三、“跨界思维”视域下对幼管专业的再思考

幼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跨界的应用型专业,对其认识必须突破原有的专业惯例与思路。正如目前很多开设幼管专业的大专院校,对幼管专业的认识停留在单一的“师范类”“管理类”或“医学类”视角,由此导致对幼管专业的定位、师资构成、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就业等问题出现一定的偏差,而打破这种认识局限性的方法可以将其置于“跨界思维”的视角下,从而形成跨界创新、协同创新的专业认知与办学模式。[4]

(一)幼管专业的定位

依据教育部对幼管专业的划分,应归属为“公共服务类”,从专业性质上来说幼管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但属于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学校在对幼管专业进行定位时要转变角度、把握方向,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去拟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行业标准和职业需求编写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幼管的专业定位准确、培养方向明确。

(二)幼管专业的师资构成

幼管专业的跨领域、跨学科性决定了该专业师资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开设该专业的职业院校可大致分为两类:师范类和医学类。因此很多院校便依托自身资源组建师资队伍,导致师资的专业背景单一。师范类院校师资的教育背景多偏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类院校师资的教育背景多偏向卫生学、营养学、生理学等。直接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不完整,或偏教育学、心理学,或偏医学。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应根据师资现状,通过“引入”等方式来合理规划师资构成,补全自身的“短板”。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

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师范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师范类”,如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等课程设为专业主干或核心课程,而“医学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开设较少;二是医学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在兼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偏“医学类”,如营养学类课程《幼儿营养学》《儿童营养及配餐》等,预防医学类课程《幼儿卫生学》《幼儿疾病预防》等。

呈现这两大特点的原因,一是学校对专业定位不清晰,导致三种类型的课程设置不平衡;二是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范类院校的“医学类”与“管理类”师资缺乏,医学类院校的“教育类”与“管理类”师资缺乏,所以选择减少课程的方式来弥补这一问题,因此师资的构成会直接影响课程体系的设置。

(四)学生就业的方向

开设幼管专业的学校在学生就业方向上比较倾向于“校企”间的合作与联动,采取订单式培养或创业孵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就业或创业。就业的岗位涉及幼儿园、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多个方向。但是站在“跨界思维”视角下,我们应该反思两个问题: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满足这些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就业这一条出路吗,能否继续深造?

笔者曾就“幼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访谈过一名幼儿园园长,她清楚幼管专业培养方向包含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但她表示幼儿园在招聘保健医生时更倾向医学背景的人才,或者选择社区医院的兼职医生。这一现象反映出目前幼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地位还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导致本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不清、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学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就业范围的大小,由于幼管专业仅在专科层次院校培养,且本科院校并没有与之衔接的专业,导致幼管专业的学生无法通过“专升本”等方式进一步深造,这种状况会影响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教育学历等方面的提升,笔者认为这将是幼管专业未来建设与规划的方向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人们对学前教育开始进行“质”的追求,而幼管专业则是迈出的第一步。其具有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般问题,但同时又兼具医学和管理学研究视角下的特殊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跨界的思维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对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猜你喜欢
医学类师资跨界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