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08 14:25李心钰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范生因素

李心钰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将承担起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重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教师从教压力越来越大,职业认同感也随之变化,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不仅关乎个人进步,更会影响学生及教师队伍的质量。基于此,研究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对了解师范生当前职业认同水平、促进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多集中于师范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其职业选择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优质教育逐渐成为家长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力,更要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感。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内在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基于这一现状,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开始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基础教育中“有学上”的问题,人民对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向往,如何解决“有好学上”的问题成为家长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有好学上”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探讨影响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认同

国内外学界对“认同”一词的解释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中,“认同”有两个解释:(1)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2)承认;认可。心理学领域的“认同”概念起源于心理学家费罗伊德和詹姆斯,[1]即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将认同定义为个体模仿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和态度。心理学家埃里克森[2]认为,认同是个体对自己身份的一种确认行为,可见西方学界更关注的是角色认同。

(二)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界定了“自我同一性”概念,即个体在12岁至18岁期间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矛盾中所形成的意识。“职业认同”意为个体对其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的认可、期望、情感、社会价值等因素的态度。职业认同的水平影响个体心理上的幸福感、成就感,对个体职业生涯的长久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三)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所谓“状态”意为教师在其内心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认定,而“过程”则意味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确认自己教师角色及身份的过程。利斯伍德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成长期、稳定器、上升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可见,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并非一成不变,是随其工作与生活的实践经历不断变化的。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已有研究中对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构成划分可谓智者见智,还未形成一种公认的结构。国外学者主要采取质化研究的方法,如访谈、个案研究、论述分析等,也有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具体影响因素构成进行探讨。国内学者胡维芳和黄丽[3]认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四个维度,而马红宇等[4]认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由职业价值、职业发展意愿与职业准备行为三个因子组成。虽然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构成众说纷纭,但多数学者普遍认可其为多维结构。

此外,笔者对在中国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国内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出10篇更符合研究课题的文献,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认可度最高且远高于其他因素的四个因素为职业意志(8篇)、职业期望(7篇)、职业价值观(7篇)、职业效能(5篇)。

综合上述文献整理、分析的结果,笔者将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阐释为:师范生在接受学校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对未来从事教师工作所表现出的,在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四方面的积极态度。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职业意志

职业意志即师范生对未来成为一名教师的意愿与坚持性。薄艳玲[5]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其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处于本科阶段的大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在职业意志这一影响因素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四年级学生,其次是二年级、三年级的本科生。表现出乎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受课程设置和实习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源于国家对师范生培养的大力投入。201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培养“公费师范生”,从2007年的“免费师范生”到2018年的“公费师范生”,国家始终大力培养未来教师的接班人——师范生,并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以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进教师队伍中去。

(二)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指师范生对未来从事教师教学过程中所欲达到的期望与要求。该因素在师范生做出职业选择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学生对未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期望等。武旭召[6]在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中表明,生源地对师范生的职业期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在职业期望因素的职业认同水平上要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师范生。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公费师范生”等政策,国家对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予以免除,并给予日常生活补助,继而提升了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

(三)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即师范生对教师行业做出的积极的作用及意义。职业价值观要从社会价值认识与个体价值认识两方面衡量,社会价值认识方面即师范生从事教师行业想要在社会中达到的目标,如社会地位、社会的认可;个体价值认识方面即师范生认为从事教师职业实现了何种人生价值,包括工资待遇、岗位要求、职称要求等方面的期望。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将会影响其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价值选择,如何提升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水平上对教师职业认同的认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较为匮乏的。

(四)职业效能

职业效能指师范生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职业的信念,即师范生对自己在专业能力、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感知程度。在胡维芳和黄丽[7]的研究中发现,在班级学校中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团体性活动以及具有某项特长的学生,其职业效能因素对职业认同水平起显著性影响,这一观点也在熊昌萍[8]对民办高师生职业认同的研究中再次得到了验证。师范生在面临就业时,是否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以应对未来从教事业中的种种挑战,也是其做出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可行性建议

针对以上因素分析,笔者对高校培养具备更高水平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师范生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已有研究中表明,大一年级师范生的职业意志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的师范生。因此,在本科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或职业认同感的相关课程,有助于指导师范生尽早做出职业选择、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为之奋斗。我国未来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认同水平的教师,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的宣传鼓励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但对从事教育事业兴趣不高的师范生,在宣传的同时也要激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二)入学按大类分班,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学生录取与就读的主要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考生所学专业受到了限制。为了更大程度让师范生爱其所学,学校应在合理条件范围内,尽可能让师范生学其所好,有机会选择其擅长的专业方向并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学校可以在入学年级进行大类分班,学生统一学习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待学生对所学专业内容有所了解后,再进行具体专业方向的选择。

(三)定期开展师范生教育见习活动,丰富教学经验

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在毕业学年开展学生实习,旨在为毕业年级学生走向教师岗位积累实践经验,但大四学生对同时面临学习、就业的压力,往往忽视了教育见习与实习活动的重要性。基于此现状,笔者建议开展短期教育见习活动,如每学期固定一周作为全校性实习活动周,由学校统一安排,制定师范生在各中小学校的见习时间,学生可自主在学生管理系统进行选择,让师范生有更多见习的机会。

(四)鼓励师范生参加团体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鼓励师范生参加各类团体活动,培养个人特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自信心,也有益于提升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合作中逐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多项研究证实,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师范生,其职业效能水平高于其他师范生。因此,师范生应在做好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团体活动、专业竞赛,同时,学校应建立竞赛奖励机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师范生进行奖励,以促进师范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提升教师地位与待遇,健全教师考核机制

职业薪酬是师范生进行就业选择时极为看重的因素之一,我国诸多地区都存在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差异悬殊的问题,部分教师因待遇差、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等原因存在职业倦怠,导致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会优先选择城市学校。长此以往,恐会加大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在教师评价与考核中要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客观、公平,对教学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加以奖励,逐步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既是教师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社会进步的需求。

高校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其职业认同应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将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划分为: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效能,并针对如何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出了三点可行性建议,但本文尚未对因素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这一点将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推进。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范生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