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依汉古丽·托合提夏
(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喀什 844000)
冬小麦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冬小麦种植历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技术,这项技术是适合冬小麦在干旱地区的栽种,可以让冬小麦变得抗旱、节水、抗冻,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在冬小麦栽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冬小麦的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用地膜盖起来的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期间一般不用再进行耕地,但是为了后期使用地膜的时候可以让地膜紧贴地面,那么就需要在覆盖地膜事前对整个田间进行一定的更地,保证土地的平整性。平整土地,首先需要将田间的杂物全部清除干净,例如田间存在的秸秆、废旧地膜等,然后在对土地导入有机化肥进行充分的有机肥处理,同时进行倒土,投合土壤表面,保证整个田间的土壤高低一致。如果土地没有弄得平整,土壤颗粒不细腻,那么后期覆盖了地膜之后,不仅会妨碍保温和保护水等各种功能,还会生长杂草,消耗土壤的营养,影响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其次如果土壤湿气不足,可以提前灌水,完成土壤湿度,再整地。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在春天的时候就提前把土地耕种好,然后镇压土壤湿度,及时铺上田垄,防止水分蒸发。
提高地膜的质量是冬小麦地膜栽培的关键。要重视连续工作,即在平整土地,浇灌肥料,造好垄地后,立即盖上地膜,保持督促的湿度,防止水分蒸发。普通的纱布都不隔膜,有利于灌溉,施肥和田间劳动。大面积种植时可进行机械化覆盖,一般简单的覆盖可完成一次压地、压断工序,工效可高出1O倍以上。
地膜地温高,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速效养分增加,作物生长快。为了保持较高的土壤肥沃的水分,在作物中后期为了防止脱皮和水解,在静止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池效性有机肥料。这是维持土壤营养,持续保持高产的保障。一般来讲,盖地膜底肥的入水量,一般栽培时应在30%~50%以上,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应在设备、种植业、施前充分清除房屋内砖头和杂物,充分发酵后,再撒入田里,施肥后通过农耕与土壤充分混合。
例如:在覆盖地膜之前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土壤进行基肥的施放,先把需要使用的基肥按照后期小麦种植需要的氮、磷、钾的比例进行一定的混合,然后再倒入土壤中,然后再人工进行搅拌于土壤可以有一个充分的融合,保证基肥可以很好的渗入到土壤中。
地膜要选择厚度为0.003~0.50mm的塑料薄膜,如果厚度较大,会影响透光性,还会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所以对于地膜的选择需要根据地埂的宽度确定地膜的宽度,以及播种的气候环境等条件来进行选择。给冬小麦覆盖地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播种,后覆膜;一种是先覆膜,后播种。普通的播种的大部分作物主要都是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所以冬小麦的种植上可以先进行地膜的覆盖,然后再进行冬小麦种子的播种。再播种的期间要注意播种的深浅,保证后期幼苗生长出来以后可以轻松的破土。冬小麦地膜的覆膜时间是秋天,处于一个多风的季节,所以一定的地膜可以用2~3m的间距压住更多的土保证防风性。
例如:早秋第一次降雨后,就可以对地垄进行地膜的覆膜工作。如果后期不下雨,那么就需要人工灌溉确保稻田的湿气后再进行地垄的覆膜工作。如果栽种的土地平整并且宽大,那就可以直接使用专业的覆膜机器对土地进行覆膜工作。一般使用窄种植的栽培方法,而宽一些则有70cm,短、中、长棍型品种的周长则有27~30cm,而小木棍型则有24~27cm。在垄上挖点,或者在幕边挖沟,每垄2行,一洞2、3颗,深度3~4cm。
冬小麦地膜栽培是整个生产期间灌溉次数少的栽培,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生长前期应该适当的控制浇水量,促进小麦根的生长。但在中等后半段长得旺的时候,需要的粮食多,蒸发量多,消耗的水多,所以要适当增加灌溉。另外,把追求速度效益的氮肥结合起来,在作物后期满足肥料需求,防止早衰。但是灌溉的水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否则土壤湿度高、通风差,反而会影响根系发育,如果土壤的湿度也高,那么就会增加作物的患病率。此外再大雨过后应在24h内排除积水,以防止积水。
例如:冬小麦地膜生长周期会延长,故需要比普通的多施一次粪。确保肥料的量帮小麦增产的同时,在提高小麦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小麦繁育期间所需要的肥料特性,将灌溉与雨水结合,进行2、3次的施肥。一般来说,尿素含量在75~120kg/hm2之间。另外磷酸硫酸钾3~4.5kg/hm2叶面喷水600kg,能提高穿孔密度。有灌溉条件的小块土地要及时灌水,以确保土壤的水分。
因此,开展地膜冬小麦的耕作栽培方法、播期、播种量、播种方式、行穴距配置、揭膜时间、需肥需水规律和施肥灌溉制度以及内部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以便确定最佳地膜栽培技术方案。提高产量和效益,是十分迫切的任务。这对提高小麦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