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敏
(北票市台吉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北票 122122)
虽然我国杂粮加工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品牌杂、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监管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对杂粮生产加工领域的研究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杂粮生产加工领域缺乏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我国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专用性、配套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大型设备少、自主研发能力弱。
对杂粮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低,使杂粮的加工效率较低,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加工和包装,以原粮和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多层次开发产品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市场上能改善膳食结构、调节营养平衡的杂粮食品不多,能预防疾病的保健食品也比较少见,名牌产品少且影响力弱,产品加工业效益低[1]。
辽西是我国杂粮主要产区之一,以半丘陵地势为主,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少,降雨量少。适合杂粮生长,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现有谷子、荞麦、高粱、黑豆、绿豆、虹豆、红小豆等7种100多个品种,保存有1000多份种子资源。富有中国杂粮之乡的美誉。
目前,朝阳地区杂粮企业虽然很多,但是由于规模、成本、资金以及管理等原因,使杂粮企业发展受限。对杂粮企业来讲,从资金、场地、管理、技术、设备到人员,几乎什么都缺,成为最终制约众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良性发展的瓶颈。
在朝阳本土市场上,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此起彼伏,相互打压竞争比较激烈,然而富有号召力和品牌竞争力的产品却极少,也缺乏能畅销国内外的强势品牌。
在朝阳的杂粮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多而不精,杂而不优,是目前制约本地杂粮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
本地大多杂粮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属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态,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品牌小、影响力弱、品牌杂,难以创建知名品牌,无法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由于本地杂粮加工企业都是小规模生产,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受限,无法引进先进技术的杂粮加工机器设备,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和包装的产品无法与大品牌杂粮精加工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缺乏资金投入,无法对杂粮营养的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只是以原粮和简单加工的产品出售,多层次开发的产品更少,没能发挥杂粮加工效益的最大化,当地人们由于“品牌兴农”意识低,不注意品牌效益,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品牌产品凤毛麟角,很难有大的发展方向。
目前本地杂粮产业中种植、收购、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没有形成严密的产业链,杂粮产业发展中各环节组织化程度低,大型杂粮加工企业较少,小规模加工企业较多,但缺乏精深加工能力,没有形成龙头企业产业带动力,缺乏能将杂粮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人才、在杂粮加工中缺乏研发的新技术的人才、缺乏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支持等。
杂粮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引进优良品种、实现杂粮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管理,另外,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政策和税费减免等措施,促进本地杂粮企业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
杂粮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演变为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要准确把握市场选择期,扩大产品影响力,制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消费者的认可度,拥有品牌,就能拥有未来。
杂粮加工企业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一是要加快组织结构调整,继续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企业集中度,让企业能够做强做大;二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先进、实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发展先进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三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发展“系列化、多样化、差异化、营养健康”的粮食产品。增加名、优、特、新产品开发和保护,发展杂粮产品品牌。
打造辽西杂粮的“航空母舰”抱团取暖,建立有机杂粮基地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树立地区品牌,争创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避免恶性竞争。建立辽西杂粮集基地,创建互联网+贸易与物流平台。
自主创新,开发杂粮食品深加工及传统、地方、民族特色产品。并建立产业标准体系,严格执行,保证杂粮食品安全。
目前,有一些杂粮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正致力于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也在重视对杂粮方便食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