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

2020-12-08 13:06:57韩洋雷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课新课标主体

韩洋雷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2)

体育新课标已颁布十余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如:有些体育老师已意识到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传授一些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情况。但新课标也给体育老师带来了困惑。例如:在新课标指导下体育课究竟应怎么上,没有了具体内容之后,体育课究竟应该教什么等。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具体的教材、内容、方法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且在“快乐体育”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大部分的学校体育课基本是“放羊”式,如果学生经过十几年的“放羊”式体育教育,没有掌握任何体育技能,甚至看不懂简单的体育比赛,更不要谈从体育锻炼中体验到成功,这样的体育课肯定培养不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就需要课程评价对其内容、学生、教师等方面进行约束和规范。评价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具有旗帜性的作用,指引着体育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指引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怎么达到互动等,从而为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服务。

二、体育课程评价总体设计

任何事物的设计或创造一定需要理念进行指导,只有具有理念才有要遵循的目标,因此体育课程评价的设计首先要具有理念作为指导,然后是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则或原则性东西,最后才应该是各个层面要操作的东西,也就是具体的内容、方法主体等指标性的体系。而我国的体育课程评价有理念、有制度、有规则,但内容、方法等太模糊、不具体,使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很难把握体育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评价等。

三、体育课程评价的基本方面

(一)体育课程评价内容

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方面,这些基本上只涉及学生,而体育课程是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环境、场地、器材等构成的。体育课程评价不只要评价学生,也要评价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学的怎么样,也要评价教师教的怎么样。体育课程评价要从多元方面进行,不能仅从一元角度看,体育课程评价不是教学评价,也不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而是对整个课程的方方面面进行的评价。如果缺少了一方面就不能称为课程。同样的体育课程评价缺少任何一方面的评价都是不完整的评价,因此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要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进行。

如果体育课程评价只是从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体能还能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也能通过一定程度的量化标准进行,但是态度与参与、情境与合作是一些不能量化的东西,怎么评价,由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果让老师或学生来参与这些评价,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人为因素,主观感受,这些主观感受和人为因素也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最终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公平性产生质疑。

(二)体育课程评价方法

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应该多一些定量评价、少一些定性评价,这才能让学生感受体育课程的评价是公平、公正的,多一些过程性评价、少一些终结性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优点,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终结性评价只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或一年后的成绩、对自己的缺点不能很好地进行认识。多一些相对评价、少一些绝对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从体育课程中体验到成功,最终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形成。

(三)体育课程评价主体

体育课程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参与,因此评价主体也要以他们为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让他们相互评价共同进步,至于其他评价主体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纳入其中,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体育课程中各个元素的评价,其他的评价主体只是在一边看,没有参与其中,不能对课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因此他们的评价是片面的,不能完全被采用。

四、体育课程评价衔接的认识

学校的体育课程是从小学到大学,覆盖受教育者的各个阶段,因此不能把大学的体育课程评价要求嫁接到小学体育课程上,每个学段都有每个学段体育课的具体任务,因此要对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评价内容、主体、方法等,但是各个阶段的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彼此链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某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评价要为下一阶段体育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制定体育课程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两个相邻阶段体育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使其能真正起到协同一致的培养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和素质。

五、结论与建议

(一)体育课程评价的理念很好。评价的制度、规则或原则性的东西设计得很好,但是具体的方法、指标、内容过于模糊。

(二)体育课程评价应该对体育课程各个元素的评价,不是仅仅对学生、教师的评价。

(三)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总体上适应体育课的要求,但是评价方法的分配和侧重点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四)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要以体育课的真正参与者为主,对于非参与者的评价要倾听,但不能作为重点。

(五)对体育课程评价的衔接应特别重视,特别是小学到中学最后到大学这三个阶段的衔接。使其体育课的评价真正成为一个体系。使其真正能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呐喊,为培养现代化的公民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课新课标主体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育课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