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明
(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辽宁 盘锦 124200)
盘锦市大洼区地处渤海辽东湾中部,辽河三角洲腹地,辽河平原南端,由大辽河、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而形成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1]。大洼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大洼区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粮食总产量54.56万t,是东北地区优质稻米的主产区。自2005年以来大洼区成为了全国首批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项目县,经过10多年的工作积累,本地区的土壤结构肥力状况、农民施肥习惯变化显著,本文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实施,对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技术模式和宣传推广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
水稻是盘锦市大洼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80万亩左右,水稻是农民种田的主要收入来源,传统施肥模式化肥施用量大,农民为追求产量盲目施肥,造成水稻产量徘徊不稳,稻米品质下降,造成化肥利用率低,还导致土壤板结,犁底层变浅,有效土层变薄。自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对本地传统的凭借经验的施肥模式有了很大改变,根据土壤养分和肥力状况减少肥料施入量,多年来施肥新技术也逐渐适应了当地水稻品种、栽培方式的变化,基本满足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模式的需求。因此测土配方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实施,为本地区的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和优质稻米生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大洼区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根据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需要,兼顾耕地地力评价样点布局,合理布设采样点位,确保取土样点的全区域覆盖,特别是重点地块和主要土壤类型,采样工作规范采集化验土壤样品步骤,强化质量控制,从根源上保证检测数据质量。
自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全区共计采集土样样品13164个,一般样品化验项目包括常规五项,其中抽取10%化验微量元素、重金属等项目,共计化验项达79634项(次)。
按照“统筹规划、区域设点、综合试验”的要求,统一制定田间试验方案制定水稻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方,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基础工作任务安排开展水稻肥效校正试验示范。在此基础上联合农机部门,多部门联动,开展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由专人负责试验报告编写、树立醒目标识牌、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进行跟踪指导、定期组织种田大户和乡镇站工作人员进行观摩学习等工作。
设立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展示区,强化绿色引领,主攻质量效益,集成推广土壤改良培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与有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机构合作设立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展示区,通过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集中展示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中有影响力的经营主体的力量充分发挥示范区资源,“现身说法”介绍示范效果,以点带面进行辐射,组织田间课堂和现场观摩会让更多农民看到化肥减量增效带来的实惠,展示此项技术的优越性[2],集中各方面力量促使化肥减量增效展示效果最大化。试验田块采用缓控释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通过测产示范区水稻平均单产为665.5kg/666.7m2高出全区水稻平均单产19.5kg/666.7m2,增产率为3.02%,每亩节本增效50.7元。
规范录入土壤样品分析检测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进行全域内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2008年我区耕地地力评价,全区耕地总面积为124万亩,耕地等级一共分为5个,其中1、2等耕地面积约为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8%;3等耕地面积约为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4%;4、5等耕地面积约为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8%[3]。与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合作开展汇总整理数据、优化大洼区施肥配方、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升级,数据维护和系统更新。开展科学施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模式探索、配方制定等工作,为化肥减量和测土施肥工作的开展和为农户提供精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是一项最基础的技术,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此项技术在盘锦市大洼地区顺利推广和应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3.1.1 化肥“轻简控施”施肥技术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缓控释肥料、稳定型肥料、保持型肥料、生物炭基肥料等高效缓释肥料,减少化肥用量、简化施肥方法,推广“结构合理、总量控制、方式恰当、时期适宜”的科学施肥理念。
3.1.2 推广缓控释肥技术模式。利用缓控释肥可延长作物对养分吸收时间的特点,有效延长肥料的使用周期,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1.3 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在水稻机插秧的同时,在苗侧靠近根部进行精确定量施肥,并由浮船刮板覆盖肥料于泥浆中。该技术促进秧苗根系对肥力的吸收,能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进一步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的田间管理模式,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
3.1.4 有机替代、地力提升施肥技术模式。鼓励农民应用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炭基肥等肥料,通过有机替代促进化肥减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3.1.5 微量元素肥料减量增效模式。微量元素肥料有利用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大洼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为喜硅作物。根据测土配方数据成果,适量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例如:硅肥、硒肥、钙镁肥等,提高稻米品质的同时改善水稻生育性状、提高水稻抗病能力,达到水稻稳产增效的目的。
3.2.1 多样化的宣传手段。通过新媒体宣传,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统一印发施肥建议卡,并将水稻各生育期需肥规律和各生育节点的注意事项印制成“水稻技术明白纸”,把测土施肥减肥增效技术更加简单直观的作以展示,便于农民接受应用,同时编写并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册子》、《测土施肥实用技术》《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等各种宣传资料,增强全社会对科学施肥工作的认识。
3.2.2 多形式的培训指导。在水稻生育的关键节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授课,聘请省市地区各级专家对主推技术进行讲解分析,组织开展田间课堂讲座对17个镇街农业技术骨干进行业务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更好的为农户服务,从基础上推进大洼区化肥使用量持续减少,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同时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3.2.3 多渠道的发布配方。根据最新的试验示范结果,完善水稻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更新和修订水稻施肥配方,并通过手机平台和施肥卡方式向农民发布配方信息,同时依托手机信息化项目在本地区的实施,把配方数据集中上传通过平台管理,农民可以拨打12582热线,在田间地头就能随时获取所在地块施肥配方,还可以通过热线直接与土肥专家直接对话,交流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加方便快捷的指导水稻施肥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建立增效技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统筹协调、合理推荐”的原则[4],整个项目涉及的各单位、各部门、各方力量,发挥体制优势同时创新工作机制,成立大洼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分工,强化责任落实。成立相关的技术部门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在关键农时节点将配方以文件形式提前印发到各镇街农业推广部门,引导建立基层机械施肥、侧深施肥、配方肥供应点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企业和经营主体对接,大力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主推技术,减少盲目施肥,改进粗放型施肥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稳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