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奇
(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南阳 473000)
宛城区位于南阳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中心腹地,地力条件具备小麦高产水平的要求。近年来,部分农户在小麦生产上存在盲目加大播量、弱春性品种提前播种等问题,造成冬前小麦旺长、春季冻害频发、后期早衰及倒伏现象多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全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低档升级,亟需在播种环节进行规范和统一技术指导。
秋作物收获后,要利用天气晴朗的有利时机,尽快腾空秸秆,减少土壤养分消耗,为小麦适期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耕深以30~35cm为宜,打破犁底层,保证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效供给。秸秆深埋、压实,防止跑风漏气、散墒过快。无论深耕或旋耕地块都要做到镇压耙实2~3遍、以破碎土垡,踏实土壤,保墒防冻。
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好的良种是实现小麦产量品质提升的重中之重。要根据地力水平高低和目标产量因地制宜科学选种。宛城区地力水平一般要求品种多穗小叶、穗层整齐、穗/叶比高、群体生产潜力大,且抗赤霉病、耐热节水,后期不青干、落黄好。大穗大叶晚熟品种难以稳产高效。注意品种结构上实现多元化,品质优先,多抗并举,轻简栽培。腾茬较早,在“霜降”前后可播种的田块,以半冬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弱春性品种,主要利用品种有:西农979、郑麦7698、兰考198、百农207、百农4199、郑麦0943、郑麦101、中麦895、郑麦379、西农511、郑麦583、泛麦8号、西农585、中麦578、项麦969、漯麦8号、豫农416、先麦10号。在“立冬”前后播种的,尽可能选用弱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郑麦119、天宁38、先麦12号、先麦8号、宛麦19、宛麦18、宛麦21、邓麦996、内农科201(岗丘旱薄地)等利于晚播早熟的高产品种。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选用抗(耐)赤霉病的扬麦、宁麦系列等品种,要推广使用包衣种子,为减少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打好基础。
加大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使用量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活力,破除板结。化肥使用要测土配方,合理条施:配方肥以氮磷钾含量以45%为例,高产区(高标准粮田集中区域)一般亩产550kg以下麦田,底肥用量在40kg/亩,亩产550kg以上麦田,底肥用量在45kg/亩左右;中低产区(以低山丘陵为主)亩产400~550kg麦田,底肥用量在45~50kg/亩左右,亩产400kg以下的麦田,底肥用量在40-45kg左右。肥力较低的麦田可在返青至拔节期追肥,亩追尿素8-10kg;肥力较高的麦田可延迟至拔节期追肥,亩追尿素10~15kg。
近年来,我区秋作物后期生长往往受高温干旱影响造成早衰、收获提前,多数农户收秋后遇墒提前播种,造成弱春性品种播期过早冬前出现旺长,极易造成冬季和春季冻害,影响麦苗合理群体构建,限制产量提高。因此,要根据小麦种性和墒情尽量在播期下限日期播种,弱春性品种要严格控制在10月20日后播种,以防冬前气温高提前拔节遭遇冻害。
小麦足墒播种是保证出苗质量,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基础,为冬前麦田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播种时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75%,对不能及时造墒的地块和雨养区播种时口墒不足的地块,可采取浇蒙头水的方式并及时划锄,防止土壤出现裂缝,减少土壤水分散失,确保苗全和出苗整齐均匀。
高水肥每亩播种7.5~10kg,中水肥每亩控制在10~11kg,晚播麦田每亩可播种12.5kg;如果播期早,水肥足,墒情好,种子质量好可少播一点;如果播种时墒情一般或整地质量不高不利于一播全苗时,可适当加大播量,但以亩基本苗数量不超过25万为宜。要切实提高机械播种质量,防止出现重播、漏播等现象,播深根据墒情以3~5cm为宜合理掌握,并选用适宜镇压器普遍进行播后镇压。播后镇压有利于踏实土壤、弥足土壤缝隙,提墒保墒,防止和减轻干旱和冻害情况发生,是近年来南阳市小麦绿色轻简化生产和减灾防灾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大力在全区推广应用。
播种期和冬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有利时机,拌种和包衣则是麦播期病虫防控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的选用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可有效预防相应病害的发生及扩散。推广种子包衣,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防治地下害虫亩用5%辛·毒颗粒剂2~2.5kg,或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200ml加水2~2.5kg喷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或撒犁垡耙入土中,对地下害虫及休眠的吸浆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或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推荐使用“农贝得”小麦一拌无蚜或“喜拌”小麦拌种剂,或“可保可拌”、“勤农”、“信靓”等高效拌种剂,可有效预防小麦生长前、中期的蚜虫,将其发生量控制在防治标准以下,并且兼防地下害虫、麦蜘蛛等,还具有发根、壮苗、抗病、抗灾的作用。播前喷施燕麦畏防除野燕麦。对野燕麦严重地块,于整地后播种前,亩用40%燕麦畏200ml+水30~45kg喷施地表,然后耙入10cm土层中,对野燕麦防效90%以上。在全蚀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也可轮作水稻、油菜等非寄主作物,减轻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