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阿克塞县中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0-12-08 10:34:34何平平周贤君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4期
关键词:褐铁矿黄铁矿矿化

何平平,贾 轩,周贤君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分区位于Ⅳ秦祁昆造山系(Ⅰ级构造单元),Ⅳ-3中南祁连山弧盆系(Ⅱ级构造单元),Ⅳ-3-3南祁连岩浆弧(Ⅲ级构造单元)。勘查区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大区(Ⅴ),秦祁昆地层区(Ⅴ1),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Ⅴ12),中祁连地层小区(Ⅴ12-2)。2011年,通过在勘查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中黑山东北一带圈定了HS-3综合异常(乙1类),该异常整体以金异常为主,Au具内、中、外带,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峰值为550.0×10-9。其余元素异常较弱。区域上出露地层见(附图1)主要为古元古界(Pt1a)、古生界志留系下统巴龙贡噶尔组(S1bl)、古生界志留系中统(S2)、新生界第四系(Q)等。勘查区位于南祁连金、铅、锌、铜、镍、钨、铬成矿带上。区域矿产较丰富,主要分布有5672高地铜金矿、石块地金矿等。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下统巴龙贡噶尔组(S1bl)第二岩性段和第三岩性段岩性层,第四系(Q)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等。

2.2 构造

区域上主要受月牙山北东背斜的影响,由月牙山北东背斜北翼断层所控制,勘查区形成一组轴向北西的紧密复式背斜。区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

2.3 岩浆岩

勘查区岩浆岩不发育,脉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岩、石英脉等,均以脉体出露。

2.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由于区内造山运动比较剧烈,区域变质作用较强,岩石变质程度较深,结构、构造变化较大,使碎屑岩变为片岩、千枚岩。

同时,区内具有多期次性的脉岩侵入活动,使志留系下统巴龙贡噶尔组第三岩性段地层和围岩产生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局部硅孔雀石化等。动力变质作用亦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岩石的角砾化、碎裂碎粒化、糜棱岩化和绢云母化等。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通过初步工作,发现了两条金矿化体。Au2、Au3、Au4、Au5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不连续,矿体长度26m~116m,厚度0.91m~2.46m,金品位1.17~9.00×10-6。

矿体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中细粒砂岩、石英片岩中,矿化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局部硅孔雀石化,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铁矿在裂隙面氧化呈团块状,岩石中呈立方体星点状。矿化在不同方向的构造交汇部位较为富集,矿床成因为中低温构造热液作用下形成的蚀变岩型金矿床。

3.2 矿石质量

用赤·褐铁矿与全铁的比值作为依据来大致确定氧化带:氧化矿(比值大于30%)、混合矿(比值10%~30%)、原生矿(比值小于10%)。

氧化矿石结构主要为假象结构:自形的黄铁矿氧化为褐铁矿,但仍保留黄铁矿的晶形。原生矿石有变余细粒砂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等。氧化矿的构造有角砾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状构造、粉末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原生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星点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

矿石的矿物成份及含量主要金属矿物有褐铁矿1%,黄铁矿微量,金属矿物约占矿石总量1%。主要脉石矿物有绢云母1%、石英74%、方解石19%、长石5%、其他岩屑1%等。脉石矿物约占矿石总量99%。

3.3 金的赋存状态

矿石金的赋存状态以硫化物包裹金及裸露半裸露金为主,其次为石英、硅酸盐包裹金。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成矿特征

本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碎屑岩地层,通过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化验结果统计显示,巴龙贡噶尔组地层的凝灰质板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金丰度远远高于其它岩性,是该地层中找金重要层位之一。凝灰质板岩相对孔隙度较大、渗透性强、性脆,在构造作用下易形成容矿空间,具有寻找金矿的良好前景。通过对1:1万土壤测量化验结果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大于1的元素为Au、As,说明勘查区主成矿元素为金砷;成矿潜力较大。

4.2 控矿因素

构造是勘查区最重要的控矿因素,构造活动不仅为本区金的活化富集提供了运输通道和富集空间,而且在其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4.3 找矿标志

4.3.1 地球化学标志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1万土壤测量Au异常是本区主要找矿标志之一,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体皆为Au异常查证所圈定。

4.3.2 构造标志

断裂破碎带是本区明显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体及矿化线索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与金矿化有关的断裂构造主要为F3、F9、F12及其它次一级断裂构造。

4.3.3 蚀变标志

已发现的金矿体及矿化线索均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及较强硅化等,所以蚀变也是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4.4 矿床成因

根据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矿石类型、矿化蚀变和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初步认为中黑山金矿为中低温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5 结论

勘查区金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初步圈定发现两条金矿化体2条,部分异常尚未查证,进一步勘查依据较充分,找矿潜力巨大。

猜你喜欢
褐铁矿黄铁矿矿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金属矿山(2022年6期)2022-07-13 05:29:24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河南冶金(2020年4期)2020-10-21 01:30:56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褐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的实验研究
山西冶金(2018年6期)2018-03-04 12:53:02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鞍钢技术(2015年4期)2015-09-24 01:50:13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
丝绸(2014年5期)2014-02-28 14:55:12
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丝绸(2014年3期)2014-02-28 14:54:52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