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山东 济宁 272300)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日语学习悄然兴起,并成为很多学校的重要课程。不过就当前的高中日语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都是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阻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此,高中日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清楚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高中日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日语教师在课堂上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十分被动,个性与创新思维等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就是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毫无自主性可言。而且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只顾着日语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参与学习意识受到很大的限制,学习效率低下;
其次就是教师崇尚标准答案与教学参考,并以此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看法【1】。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而教师则严厉批评,又或者是出言嘲讽等等,这样导致学生今后即便发现问题,也只能将错就错,不敢提出来,创新求异发展需求直接被扼杀在摇篮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中日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还得注重学生素质培养,而创新能力便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为此,高中日语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日语教师基本都是应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影响到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为此,高中日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日语课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趣味性的渗透,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思维活跃,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应用日语绕口令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绕口令尝试中逐渐进入良好日语学习状态,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况,如制作一个模仿日语对话的视频,并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随机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即兴回答【2】。如在一个采访视频中,一个动漫人物用日语介绍了自己,这时,教师便可以暂停视频,并随机让一个学生起来介绍一下自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的日语学习效率必定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日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更加深入,兴趣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在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便可以着手设计一些创新任务,如让学生给动漫进行日语重新配音,结合具体场景设计新台词。由于动漫学生十分感兴趣,所以这一任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十分高涨,并创造出一段段搞笑的片段,激发他们创新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来说,创新求异思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中日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于日语学习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应对学生日语学习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积极发散自身学习思维,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在高中日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同一道题多种答案,并给予学生的答题情况合理进行知识要点的拓展,以便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3】。除此之外,教师在日语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使得学生能够产生独特的想法,避免形成语言思维定势,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日语教师的教学难免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虽然这种方法能够短时间看见成效,不过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却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这样将会导致学生沦为考试机器,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创新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提升。为此,需要高中日语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且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所以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自顾自讲,不注重学生是否了解和思考。就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法与任务驱动法等组织开展教学,以便有效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而在这些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自身对学生思维的干预,而是应该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实现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出日语学习的规律和逻辑,最终实现知识的深入掌握。
综上所述,在高中日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措施,加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个性发挥的机会,这样学生便能积极参与到日语学习中,最终实现日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强化,推动高中日语教学更进一步的发展。